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加碼 推廣光靠補貼或行不通
四部委日前發布通知,宣布放緩新能源車補貼退出機制,將2014年和2015年新能源車補貼在2013年基礎上下調10%和20%的目標下調為5%和10%,并稱本輪補貼2015年到期之后還將出臺新的補貼政策。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新能源車補貼逐年下調是國際通行做法,只有這樣才能鼓勵車商動腦筋降低成本實現技術升級,真正起到推動產業發展的目的。僅僅因為近幾年新能源車推廣情況不理想就突然調整政策顯然是不理智的。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3版)》指出,我國新能源車產業的確呈現政策熱、市場冷的現象,截至2011年底,新能源車保有量僅1萬余輛,其中私人購買數量不足一成,遠低于推廣目標。另有數據指出,財政部原來預留的50億元新能源車補貼預算針對私人購買實際發放額度不到1億元。
然而相比國外,我國對新能源車的補貼不能算低,在這種情況下,新能源車的推廣利用仍然達不到預期目標顯然有補貼之外的原因。針對此次政策調整,不少新能源車經銷商表示,新能源車要得到市場認可,光靠補貼行不通。工信部部長苗圩早在2010年就曾說過,新能源發展不能只指望補貼。
前瞻產業研究院在上述報告中也指出,中國新能源車發展面臨的兩大瓶頸是基礎設施建設沒跟上和電池技術尚未突破。縱觀前幾輪補貼,補貼對象都是新能源車本身,充電樁等根本沒被提及。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車主要依賴電池驅動,充電樁建設不到位,電池續航能力有限,新能源車無疑將淪為昂貴的擺設,消費者自然沒有購買的動力。
實際上新能源車和近幾年興起的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領域的兄弟產業一樣,要想持續健康發展,最終都要依靠市場手段,而非財政補貼。
在補貼方式上,不少專家學者也存在異議。新能源車發展領先的美國實施的是以稅費減免代替直接補貼的方式,這樣不僅能直接惠及消費者,還能減輕車企和中央財政的負擔。因為我國采取的是車企先墊付補貼再向相關部門申請返還的模式。
目前政策急調對未來2年新能源車發展到底能起多大的推動作用還不好說。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除了補貼政策加碼,國家相關部門還需出臺其他配套政策,從根本上改變新能源車推廣的生態,提高市場對新能源車的認可度。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