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治理 礦山資源合理利用
☆ 誰污染誰治理,調動企業積極性
礦區修復應基本秉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與農村污染耕地、城市工業污染場地不同的是,礦區污染場地由于有礦區業主,往往能找到相關責任方出資進行治理。開采企業必須承擔所開采區域的一部分修復費用。
與此同時,在涉及糧食安全及飲用水安全的區域,政府部門也應配套相關資金,制定一系列寬松的政策以調動企業進行礦區修復的積極性,如允許企業申請相關低息貸款、引入有開發價值的新產業等。
☆ 企業自籌+國家投資,保證修復資金到位
充裕的治理資金是有效恢復生態環境的關鍵要素。前瞻礦山生態修復行業分析報告指出,目前,我國礦山修復的資金主要來源包括礦山企業自籌資金以及國家投資修復資金。其中,國家投資修復資金來源包括各類保證金、綠色礦山建設資金、國家礦山公園建設資金等。
中國保證金的征收方式主要通過建立現金收益表,采取分階段征收的方式。我國保證金征收模式較為單一,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因此,我國保證金征收模式的發展應該注意配套設施建設。如:注重保證金體制中“罰”與“獎”的協調、建立環境修復認證制度、完善《治理方案》的監督管理、健全環境責任信用體系和多元化保證金征收形式等。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