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原料市場動蕩 新型纖維可借機“上位”
·紡織原料市場成本高,紡織企業利潤空間壓縮
2012年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均價18913元/噸,同比下跌20.3%,波動幅度在1500元/噸以內。2012年年底以來,國內棉花價格指數在每噸人民幣19000元-20000元之間。
但是國內外棉花市場形成的剪刀差一直持續,2012年以來,國內外剪刀差最大差別幅度超過6000元/噸。因此,棉花市場的不穩定和價格上升直接給紡織行業帶來了成本上升和利潤的壓縮。
2012年以來,紡織企業進入"黃金期"的轉折年,行業低迷與棉花市場不無關系。2012年以來國際棉價在需求不足情況下總體下降,國內棉價一直保持較高水平,這對紡織企業帶來嚴重負面影響。
·新型纖維企業"上位"
為擺脫棉花的依賴,企業越來越多專注于新型纖維產品等原料的利用和開發。
2008年有調研顯示,產量在萬噸以上的新型纖維有:復合海島絲約12萬噸、醋酸絲約9.6萬噸、吸濕排汗纖維約8萬噸、大豆蛋白纖維約3至4萬噸、竹纖維約2萬噸、麗賽纖維約1.2萬噸,其余則在萬噸以下。
目前,山東地區新型纖維產量占全國同行業50%以上,聚集了一批新型纖維制造企業。資料顯示,2008年以來,在紡織原料市場苦不堪言時,新型纖維企業則異軍突起,不但企業規模越做越大,利潤也非常高。這吸引更多的棉紡的傳統棉紡企業轉向新型纖維技術的研發和產品生產,不少企業紛紛投資擴大新產品產能。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