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制造業形勢不容樂觀 產業鏈延伸成企業轉型突破口
一、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我國是電子信息產品制造第一大國,但是行業規模與實力并不成正比。從國際產業價值鏈分工來看,我國仍處于全球價值鏈中的中低端,且以生產組裝為主。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長期存在缺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弱、發展受制于人等問題。在我國國民經濟經濟調結構、轉方式,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尤其艱巨。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2018年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資料顯示,受全球產業調整及部分主要行業衰退的負面影響,今年三季度以來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在增加值、銷售產值、出口、投資等關鍵指標方面均呈現小幅波動和不斷下調的情形,未能突破產業發展瓶頸。
此外,成本的壓力與盈利水平的降低也是行業面臨的一大難題。2013年1-8月,全行業實現利潤1914億元,增長25.0%;全行業實現利潤率3.3%,低于去年年底0.8個百分點,低于工業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以上。企業經營成本方面,1-8月全行業主營業務成本51684億元,增長10.2%,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9.7元,高出工業平均水平近4元。
預計2013年第四季度,在歐美經濟持續低迷的形勢下,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同比增速還將下調至11%左右。
二、電子信息制造企業轉型的方向:產業鏈延伸
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新特點將倒逼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加速轉型升級。褪去“世界工廠”的外衣,我國勞動力以及土地等要素優勢加速消失,產業轉移出現新態勢。一方面,我國傳統代工制造業逐漸向要素更加廉價的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轉移,另一方面,國內東部發達地區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
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發展模式會轉變。對于企業而言,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2018年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認為,產業鏈延伸與整合將是應對當前形勢,實現成功轉型升級的一大方向,具體來看,主要縱向內涵式延伸、橫向外延式延伸兩種模式。
縱向延伸:從縱向上來看,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鏈主要由五個環節構成:研發設計廠商、材料零部件供應商、信息設備制造商、營銷商和消費者。企業在發展本行業的基礎上開發上下游工業,通過產業鏈的深化提高附加值。目前,國內很多彩電企業都加快向模組、面板、芯片、操作系統等領域的延伸和拓展,這些都將成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橫向延伸:簡單地說,橫向延伸就是實現多元化發展,在現有生產過程和產品基礎上向以外其他產業延伸。海爾是我國電子信息制造企業多元化戰略成功的典型。集團從一個生產冰箱的小企業發展到擁有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在內的96大門類151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具有高美譽度的大型國際化企業集團,這與企業所制定的多元化戰略是密不可分的。
未來幾年是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產業和企業發展又處在一個新階段的關口。能否成功轉型,實現產業升級,將決定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的長遠發展及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