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獲得“諾貝爾獎” 中國必須跨過科研經費腐敗
2013年10月11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對科研經費管理“惡性問題”連說兩個“憤怒”,并表示“痛心”和“錯愕”,絕不容忍。近年來,“跑冒滴漏”問題屢屢曝光,大量的科研經費被貪污、浪費,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項目之外。
2012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0240億元,其中基礎研究經費498億元,我國科研投入強度(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達到了1.97%。而國家科技財政撥款在2012年也達到了5830億元,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了4.64%,從2008年到2012年,國家科技財政撥款累計達到了20654億元,占同期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了4.37%。我國科研投入規模和對科研的扶持力度不可謂不大。
2008-2012年我國科研經費投入變化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但是,科研經費的使用問題卻讓人“痛心不已”,根據中國科協的調查顯示,我國科研資金用于項目本身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項目之外。而這僅僅是用在科研項目上的,科研技術成果轉化水平更低,目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平均僅為20%,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專利技術的交易率也只有5%,遠遠低于發達國家。
換句話說,我國的科研資金最終能夠實現成功應用的僅占科研投入的8%,能夠實現產業化的僅占科研投入的2%。我國每年上萬億的科研投入要么是在科研過程中大部分被貪污浪費,要是在科研成果轉化中大部分被一些“走過場”的項目擠占,完全沒有發揮出科研投入推動科技產業創新的作用。
很顯然,我國科研經費在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其中暴露出的腐敗問題令人觸目驚心,而遏制科研經費腐敗需要治標,更需要治本。
從科研經費管理上來看,如財政部長樓繼偉所言,在體制機制等方面存在一些影響資金使用效益的深層次問題,科技宏觀管理缺乏有效的統籌協調,“未改變多頭管理的局面,且缺乏有效的統籌協調”。樓繼偉進一步在報告中指出,要強化經費使用監管,運用“公務卡”等手段,加強對科技經費使用的過程監管。這代表著官方對科研經費管理的主流態度,尚且不論,這種方式是否會從“過猶不及”打擊科研積極性。
但是,這種管理依然屬于行政上的管控,依然只能治標,難以治本。很簡單,我國公務消費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又如何能寄希望于通過管理公務消費的方式解決科研經費管理的問題呢?更何況,管理的科研人員的智商都不低。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第1章分析了中國科技中介服務行業的發展環境;第2章對中國科技中介服務行業的發展狀況與競爭格局進行了分析;第3章對中國各重點地區科技中介服務行業的發展狀況進...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