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在即 地方投資熱或趨理性
進入2013年以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反增,而出口增長低于預設目標,內需不振始終無法挑起拉動經濟增長的大梁。在這種情況下,投資驅動再次成為地方政府簡單而直接的追求績效的工具。
在這種背景下,近期從四川版的4萬億到福建版的4萬億,地方投資熱再次進入各大媒體焦點。然而,地方政府已債臺高筑,社會融資已不堪重負,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投資熱的背后,政府資源的支撐能力已非常有限。就數據上來看,四川省4萬億投資計劃所需資金是其2012年社會融資總額的6.1倍,福建省投資計劃所需資金也達到其2012年社會融資總額的5.6倍。由此可見,政府主導投資熱難以維系。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一場力度空前的全國地方性債務審計正悄然進行,審計署對全國地方性債務的調查結果將很快出爐。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必然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要議題。而建設服務型政府將需要進一步去杠桿化,減少貸款規模。因此,全國地方性債務審計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有針對性地理清地方債務、定調市場和政府角色的指示劑。
因此,十八大三中全會之后,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主導投資熱將趨于理性。難以維系的龐大投資計劃料將不會繼續當前通過借債來促進投資的路線,同時,民間資本將站出來發揮主要作用。只有通過放寬市場,引入更多的民間投資,減少政府壟斷,才能使資金有效地得到盤活,流向需要的地方;也只有讓更多的民間資本有效地參與進來,才能消化掉龐大的“4萬億”計劃。此外,根據國研中心383方案,“放開準入,引入外部投資者,加強競爭”很可能是十八大三中全會將會確定的改革突破口。
從這兩年的投資情況來看,民間投資在全社會投資中所占的比重較大(超過60%),而且有明顯的上升趨勢。這樣表明民間資本有足夠的活力和動力加入到建設投資項目中來。此外,地方政府也逐步顯示出在建設項目中引入民間資本的沖動,特別是在市政工程領域。例如,2013年9月底,武漢市公布了總投資8000億元的城建項目,向民營企業伸出橄欖枝;7月份,貴州省出臺3萬億元投資計劃;浙江推出總投資額超過1萬億元的“首批441個面向民間投資招商的重大建設項目”。
圖表1:2012-2013年民間投資情況分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地方投資熱雖然短期內難以抑制,但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十八大三中全會之后,政府職能將轉變為以服務為主,債務去杠桿化將成為趨勢。因此,龐大的投資計劃將需要更多地依靠民間投資來實現,而放寬市場,減少壟斷,有效地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各領域的建設投資中去,將是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