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號治堵為何越治越堵?
三、城市交通擁堵的原因
(一)城市化程度不斷提升,城市人口不斷快速增加
隨著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入,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為城市交通帶來了巨大壓力。在2000-2012年間,中國城市化率由36.2%提高至52.6%,年均增長約1.2個百分點,城鎮人口由4.6億人增至7.1億人;機動車保有量超過百萬量級的城市也逐漸增多,全國汽車保有量從1609萬輛增至1.2億量,年均增長16.3%。人口的不斷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城市交通需求呈現指數增長的態勢。
(二)城市路網規劃不合理
我國城市發展中,交通規劃始終不能跟上城市的快速發展。
首先,路網密度規劃不合理。以北京市為例,北京的城市布局呈環狀,攤大餅,從一環二環一直修到五環六環,中心區不能采取強有力的疏導,所以環線越多中心就越不堪重負,就會造成堵車。北京市四環以內的道路3面積率在12%左右,而世界上一些與北京類似的城市道路面積率一般在25%到35%。這充分反映出我國目前交通規劃與城市發展的不協調。
其次,路網格局規劃不合理。城市路網規劃不合理使得路網通行能力大大降低。2000年以來,上海開展了大規模的道路建設,但是由于規劃設計上存在一些問題,使新建成的“三環十射”道路不能充分發揮功能。該市“申”字型的高架道路,應該是為過境車輛提供大跨度的運能,減輕地面道路的壓力,但由于規劃缺少前瞻性,市中心匝道較多,支、次道路難以分流,車輛大容量上去后,使高架道路出現擁堵。同時斷頭路、T行路口也大量出現在了城市路網中,影響了道路通行能力。
(三)智能交通發展起步晚
智能交通系統就是利用高科技使傳統的交通模式變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安全、節能、高效率。從目前中國智能交通發展情況看,國內較為重視智能化交通管理的研究和應用,在道路交通運營管理方面技術比較成熟。相對而言,在智能化交通服務領域的研究應用發展較為緩慢,在車路協同等智能交通前沿技術領域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在大城市區域交通智能化控制、交通仿真、個性化交通服務等技術領域有待于進一步開發,在智能交通系統綜合集成方面的研究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