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反傾銷” 轉型升級是關鍵
·問題所在:結構性產能過剩
由上述分析不難發現,2012年我國多晶硅的產量為6.9萬噸,而進口量卻達到8.28萬噸,國內多晶硅產業仍舊依靠大量的進口。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師朱倩認為,我國多晶硅產業屬于競爭力弱或典型的結構性產能過剩,即高端產品(或有競爭力的產品)供不應求,國內產量低,需求大量進口;而低附加值的產品(或無競爭力的產品)供過于求,并且大量產能尚未釋放。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隨著未來光伏產業的發展,目前多晶硅的有效產能仍不能滿足光伏產業的需求,2020年光伏產業的需求是目前有效產能的1.5倍左右,2050年的需求是目前有效產能的15倍左右,因此中國多晶硅產業屬于階段性、結構性產能過剩。
·企業通過技術提升尋求獲利空間
7月初,昱輝陽光宣布,公司在對其鑄錠爐和氫氯化反應技術進行升級改造之后,其內部多晶硅生產廠已重新開工生產。技術改造升級后,昱輝的多晶硅生產成本將從2012年第三季度的24美元/公斤降為18美元/公斤,而2012年中期時,公司的生產成本曾高達30美元/公斤。
公司稱在7月1日全面復產后,二期生產設施與一期設施的整合年產能將達到1萬噸。此次進行升級改造后使用新的自主研發的還原爐和改進后的自主研發的氫氯化反應技術,使用新技術可以將能耗降至不到100千瓦時/公斤,而升級改造之前是145千瓦時/公斤。
·前瞻對于多晶硅產業的發展建議
針對我國多晶硅產業典型的結構性過剩現象,前瞻認為,我國可通過規劃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來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并在維持國內市場穩定、增加企業競爭力、擴大國內企業市場份額的同時,積極搶占國外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行業協會也應該爆發自己的小宇宙,及時幫助政府獲得基礎資料,建立完善的數據庫;監測產能運行狀況、設計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參與產業政策制定,并監督產業政策的實施。積極推動我國多晶硅產業向著良好、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