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融券門檻恐被“踢平” 中小券商需謀變破局
而從證券公司的發展來看,盡管融資融券的門檻快被“踢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證券公司都能從中獲益,擁有優先試點權利且經紀業務基礎好的券商是長期受益者。從長期來看,各券商融資融券業務規模將以自身經紀業務水平為基礎,由于客戶粘性的存在、券源的規模效應以及不同券商之間利率差異較小,獲得業務資格較早的券商能夠通過優先布局的權利獲得較高的市場份額,中小券商難以從融資融券中獲得實質性的收益。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我國中小券商若想在融資融券業務方面取得競爭優勢,必須謀變破局,尋求融資融券業務模式的創新。融資融券業務屬于資本中介業務的一種,而資本中介業務一直是我國證券公司發展的弱項,中小型證券公司如果能夠在資本中介業務方面尋求大突破,則有望在與大型券商競爭的過程中實現“彎道超車”。
2012年8月,轉融通業務開始試點,標志著融資融券業務進入杠桿發展時代,融資融券規模將突破券商自有資金規模的限制,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小券商在融資融券方面所受到的資本掣肘將有望解除,券商之間的競爭將更加體現出服務的競爭。尤其是在融資融券發展早期,市場競爭依然比較初級的情況下,如若能夠在服務創新和風險定價方面實現突破,中小型券商同樣能夠在融資融券業務方面尋求大作為。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