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會展場館“扭虧為盈”要注重“后續開發”
2、改建和恢復的后續開發與盈利
相對于通過拆除會展場館來解決其后續利用問題,對現有會展場館進行一定的改建使其適應新的會展活動的要求,而當會展活動結束以后再將其恢復以前的功能,可以有效節省場館后續開發的成本,并保證其可持續性盈利。這種后續利用方式特別適用于為舉辦各種體育賽事而修建的場館。因為體育場館可以說是最容易進行改建和修復的會展場館。例如,美國和希臘在舉辦奧運會時均通過將已有的體育場館改造成奧運比賽場館,節省了大量的資金投入。在奧運會結束后,這些場館全部恢復了以前的功能,避免了新建大型場館的經營和維護成本,保證了盈利的實現。
3、場館保留的多元化盈利模式
所謂場館的保留是指在會展活動結束后全部保留或部分保留場館并對其進行后續開發的盈利模式。這種模式既符合循環經濟再循環利用的思想,同時也適用于中國的國情。而對場館的保留通常包括對大型會展活動場館中的標志性建筑的保留,以及保留大部分場館的建筑并使其成為某種功能性園區的建筑主體。保留會展場館的標志性建筑通常只適用于奧運會、世博會等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場館,其后續開發的盈利主要通過旅游和場館租賃來實現。而試圖將保留的場館轉化為某種功能性園區的建筑主體的開發模式對場館的建筑功能定位、地理位置、周邊的基礎設施配套以及其所在區域的產業結構和布局等要求嚴格。通過這種后續開發模式實現盈利的周期較長,且要求會展場館所在地必須具有較高經濟發展水平和較強的產業支撐。
為了拓寬盈利渠道,場館的經營者在對其進行后續開發利用時需要注重市場營銷,通過引入物業租賃、旅游以及房地產開發等多元化盈利模式,實現會展場館由單純的會展功能型向市場經營型轉變。除了向游客出售門票以外,對大型會展場館,特別是奧運場館和世博園等標志性建筑進行旅游開發時應注重引入基于多元化產品和增值服務的盈利模式以及基于投資相關產業的盈利模式,積極投資對場館及園區進行改造,并且改善周邊的交通,增加餐飲、休閑、購物等綜合性配套設施,力爭更好地滿足游客的需求,拓展展館的盈利空間。此外,通過引入基于房地產增值的盈利模式,會展場館經營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大規模盈利,使場館走出單純靠出售門票的盈利模式。例如,負責昆明世博園后續開發利用的昆明世博園股份有限公司,就通過沿用基于房地產增值的盈利模式,在2005年至2007年期間成功地實現了超過3億元的利潤。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