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邊上的中國光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師朱倩認為,此次貿易戰在將中國光伏企業推向懸崖邊的同時,或將產生倒逼效應,逼迫國內光伏產業升級,促使國內各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同時其業務將向上游的光伏設備和下游的光伏電站運營進行拓展。這樣一來,全產業鏈縱向的一體化運營促進了國內光伏企業的科技創新,也提升了行業競爭力。
·積極開拓新市場
如此境況下,對于國內企業而言,調整市場是當務之急。在2012年7月歐盟委員會對我國光伏產品啟動“雙反”調查之初,我國許多光伏產品企業已經開始轉移未來的市場重心,逐步降低了對歐盟市場的出口份額,轉戰日本、澳大利亞等新市場或國內市場,目前日本等新市場的需求量已經出現放量增長勢頭。
從近期一些公司披露的信息來看,日本等新市場已經打開:晶澳太陽能一季報顯示,毛利率終于由負轉正,日本市場開拓初戰告捷,并開始進行澳大利亞市場的布局;6月5日上市公司向日葵公告稱,與日本Next Energy and Resources Co.LTD.簽訂了40兆瓦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件銷售合同,合同總金額合人民幣1.71億元,占到公司2012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13.95%。
·提振內需時不我待
“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能源中的光伏產業將受益國家政策強力推動,進入全面快速發展階段,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大幅提高。中國的光伏產業目標多次調整,從之前公布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1GW擴大到35GW,說明政府對光伏產業的支持態度。
后續國家還將出臺對光伏產業在上網、補貼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一系列的舉措為我國光伏產業在國內市場的開拓提供了優良的發展環境。未來幾年國內市場需求的增長為我國現處于黑暗中的光伏業指明了方向。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