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家企業暫別IPO 制造業是“重災區”
這兩項門檻非常明確地告訴創業板候審企業,如果2012年業績出現下降,已經不符合創業板公司的IPO申請業績要求,必須撤回上市申請材料。對于主板和中小板公司,雖然沒有明確業績下滑必須停止IPO申請,但部分企業卻存在關聯交易、虛構利潤等財務問題,同樣是監管層不能姑息的。
設備、化工、電子電力等制造業成“重災區”
前瞻投顧統計發現,已撤回材料的48家企業中,制造型企業占據半壁江山,包括電源設備制造業、電子元器件制造業、化學制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等,這些行業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較大,面臨行業整體下滑的壓力。
此外,近幾年發展勢頭較為強勁的軟件及應用系統行業,也有5家企業暫停了IPO申請,包括瑞風協同、京華信息、財富趨勢、元亨通信、德訊科技。而水晶石數字科技作為數字內容服務供應商、電旗通訊作為信息技術服務供應商,此前的市場表現都頗為亮眼,卻也抵擋不住財務核查的壓力主動撤回申請。
民生證券撤回5個項目,暫列保薦機構榜首
截止目前,48個終止審查項目共涉及30家保薦機構,其中,民生證券有5個項目撤回,暫列保薦機構榜首。其次,中信建投、華泰聯合、招商證券也分別有3個項目不幸“入圍”黑榜第二。而緊隨其后的是光大證券、國金證券、國信證券、華林證券、齊魯證券、銀河證券、中信證券、安信證券、信達證券,分別有2個項目撤回。
其中,中信建投保薦的3個項目,包括京華信息、大連路明、電旗通訊,均擬沖擊創業板,且終止審查之前的狀態均為“中止審查”。要知道,中止審查是創業板審核過程中一個特殊的狀態,代表的是企業出現問題被擱置審核,是不少問題企業的“避風港”。尤其是京華信息,長達一年的中止審查狀態,實在難以逃脫借“中止審查”拖延時間的嫌疑。
中信建投內部人士曾對媒體坦言:“此次證監會對保薦機構的問責力度大,我們也很謹慎,要求拿不準的就撤,但我們跟發行人很難開口,畢竟為了上市公司已經花了很多成本。只能在以后挖掘項目時,更加嚴格和謹慎,以免功夫白費。”
江浙企業 “獨領風騷” 位列撤退大軍陣頭
根據前瞻投顧的統計,目前撤回申請企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其中,江蘇省有12家、浙江省有7家,上海市有2家,也就是說,江浙一帶撤回的企業高達21家,占目前撤退企業總數的44%。其次,北京有5家、廣東省有5家,遼寧省有3家,中西部省份有7家,其他地區有7家。
從目前800余家候審企業的區域分布來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區作為中國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三大經濟圈,在擬上市企業資源保有量方面基本都是平分秋色的。同時,根據前瞻投顧發布的《2012年中國IPO被否企業分析》報告,去年IPO被否的37家企業中,來自珠三角和長三角的企業數量也不相上下。然而,在此番強大的財務核查壓力之下,為何長三角企業數量占比如此之高,實在發人深思。
基于15年的細分產業研究經驗,前瞻投顧始終認為,區域經濟的發展與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息息相關。這21家江浙企業此番不堪重壓紛紛打退堂鼓,不得不令外界對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性引發深思。
從行業屬性來看,21家撤回材料的江浙企業中,除了豐科生物屬于農業、德訊科技屬于軟件及應用行業以外,其余基本都是制造型企業,包括工業自動化、環保裝備、機械設備制造、材料制造等。
而這些行業面臨的轉型升級壓力大,來自市場、技術、政府等層面的經營風險也日益高企,對于國內的創業板而言,傳統制造儼然不是投資者熱衷的行業,反而是那些高精尖領域的高成長、創新型科技企業,因為具備持續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潛力,更容易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也更容易獲得監管層和投資機構的認可。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