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家企業暫別IPO 制造業是“重災區”
為消除IPO堰塞湖帶來的巨大壓力,證監會刮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打假風暴。截止3月21日,近900家擬上市企業中,有48家應聲而倒,正式退出IPO候審大軍。
依照證監會的規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審核工作流程分為受理、見面會、問核、反饋會、預先披露、初審會、發審會、封卷、會后事項、核準發行等主要環節。擬上市企業走過這個流程后,要么是獲準發行,要么是未獲準發行,而后者的體現形式包括“未通過發審會審核”、“中止審查”、“終止審查”等。
國內領先的IPO咨詢機構深圳市前瞻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專為企業提供上市前細分市場研究和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統計顯示,截至3月21日,申報A股IPO的在審企業共計841家,其中90家企業“已通過發審會”(含2家暫緩表決)、11家企業“中止審查”。自去年12月28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做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以來,將近900家排隊企業中,已有48家或主動或被動地進入“終止審查”狀態,正式退出IPO申請。如需再報,即等半年之后重新排隊。
盡管目前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比市場此前預期的上百家甚至兩百多家要少得多,但對比去年的數據發現,去年全年,終止審查的企業總數也不過68家,而今年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已經撤回了42家公司,已超過去年的六成,足見此次“財務專項核查行動”的震懾力。
作為一家深諳資本市場運作規律的IPO咨詢機構,前瞻投顧分析認為,這場“財務專項核查行動”,旨在還原擬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剔除嚴重粉飾業績、業績下滑嚴重的擬上市企業,解決800余家企業排隊候審的IPO“堰塞湖”問題,以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凈化資本市場的信息環境,為真正的優質企業開辟一條通往資本市場的康莊大道。
按照核查行動的時間安排,本月底,也就是3月31日之前,800余家在審企業必須全部上交自查報告。因此,3月下旬是遞交自查報告的高峰期,前瞻投顧預計,在3月底前,仍將有一大批企業或選擇主動撤回上市申請,尤其是創業板中業績整體下滑的行業、主板及中小板一些不易核查的行業,很可能成為終止審查的“重災區”。
前瞻投顧累計深入300余家企業進行上市輔導,為其進行上市前的規范化治理,就企業所處的細分行業進行個性化深度調研和分析,從多年的項目實踐經驗總結發現,企業能否成功上市,除了企業自身的競爭條件外,企業所處行業的發展前景也極其重要。數據顯示,目前撤回材料的企業多半屬于制造型企業,且集中在江浙地區。可見,江浙一帶制造型企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
創業板企業占75%,多因業績下滑
在目前終止審查的48家企業中,擬登陸創業板的公司為36家,擬登陸深交所和上交所主板的有12家。也就是說,創業板企業撤材料的比例要遠遠高出主板。
究其原因,IPO咨詢機構前瞻投顧認為,此次核查重點是財務問題,而創業板有兩項盈利門檻:第一項指標要求發行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第二項指標要求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