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二、農戶+農戶模式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農戶+農戶模式是由農戶帶動農戶,農戶之間自由組合,共同參與鄉村旅游的開發經營。這也是一種初級的早期模式,只是通過農戶間的合作,可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在遠離市場的鄉村,農民對企業介入鄉村旅游開發有一定的顧慮,大多農戶不愿把資金或土地交給公司來經營,他們更信任那些“示范戶”。在這些山村里,通常是“開拓戶”首先開發鄉村旅游并獲得了成功,在他們的示范帶動下,農戶們紛紛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從示范戶學習經驗和技術,在短暫的磨合后,就形成了“農戶+農戶”的鄉村旅游開發模式。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這種模式通常投入較少,接待量有限,但鄉村文化保留最真實,游客花費少還能體驗最真的本地習俗和文化,是最受歡迎的鄉村旅游形式。但受管理水平和資金投入的影響,通常旅游的帶動效應有限。
在湖南漢壽縣的“鹿溪農家”,從2001年7月起開發鄉村旅游,最初只有兩戶村民參與,在不到一年的旅游接待中,“開拓戶”獲純利8000元,產生了巨大的示范效應,到2003年全村30多戶中有14戶條件較好的農戶參與旅游接待服務,還有不少農戶為旅游提供特種家禽、綠色蔬菜、山里野菜、生態河魚等農產品和參與民俗表演,逐漸形成了“家禽養殖戶”、“綠色蔬菜戶”、“水產養殖戶”、“民俗表演隊”等專業戶和旅游服務組織,吸納了大量富余勞動力,形成了“一戶一特色”的規?;a業,通過鄉村旅游的開發,順利調整了農村產業結構,實現了農村經濟的良性發展。
三、公司+農戶模式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公司+農戶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公司開發,經營與管理,農戶參與,公司直接與農戶聯系與合作。這種模式的形成通常是以公司買斷農戶的土地經營權,通過分紅的形式讓農戶受益。它是在發展鄉村經濟的實踐中,由高科技種養業推出的經營模式,因其充分地考慮了農戶利益,在社區全方位的參與中帶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它通過吸納社區農戶參與到鄉村旅游的開發,在開發濃厚的鄉村旅游資源時,充分利用了社區農戶閑置的資產、富余的勞動力、豐富的農事活動,增加了農戶的收入,豐富了旅游活動,向游客展示了真實的鄉村文化。同時,通過引進旅游公司的管理,對農戶的接待服務進行規范,避免不良競爭損害游客的利益。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這種經營的缺點在于公司經營時因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形式的短期行為,會對鄉村的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等方面帶來不良影響,另一方面由于公司自主經營,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公司隱瞞財務信息,不分或少分紅給農戶,而造成農民利益的損失。這種模式目前在國內比較普遍,其案列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