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開花,航空產業園何去何從?
我國航空產業園發展建議
各地不斷興起的航空產業園均被規劃得前景美好,但如果不重視后期的具體實施,尋求有效的解決辦法,其發展不禁令人擔憂。優秀的成功例子可以借鑒,但仍需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合適的發展路勁。
加強園區服務平臺的創新
首先,航空產業園區的規劃首先是以產業平臺構建為核心導向,而不是以用地性質和規模設定為主要目標。園區規劃的宗旨是圍繞建設一個產業平臺或者產業服務平臺為核心的,這就要求在規劃的初始,就著重分析和判定,這些平臺構建的實際需求和發展途徑。
其次,不僅僅需要考慮航空產業園區自身的利益,也更多的需要考慮園區內企業的成長性和二次成長培育。園區的服務是園區發展的核心關鍵,但是,大部分園區仍然更加重視僅僅是“招商引資”的初始過程,在園區內部企業的發展服務方面做的很不到位,也是園區發展、甚至在規劃過程中也需要更多關注的問題。
此外,還需搭建投融資服務平臺:(1)聯合銀行、證券公司和中小企業創業板等幫助企業上市;(2)設立基地創業投資專項基金;(3)與國內外知名的風險投資機構成員建立聯系、開展合作,積極引入國際專業風險投資機構;(4)開展投融資擔保業務:借助國家中小企業轉貸款平臺,在基地設立中小企業貸款信用擔保業務窗口。
優化產業園區投資開發及運營
第一,以優勢產業為核心,大力發展產業鏈經濟
產業鏈是價值鏈、供應鏈和生產鏈的統一體。對于航空產業園來說,應充分發揮自我優勢,以優勢產業為核心,大力發展產業鏈經濟,促進產業鏈式發展。其次,延伸優勢產業鏈條,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一體化主導優勢產業鏈。第三,實行產業鏈“選商選資”,實現從招商引資到“選商選資”的根本轉變。
第二,引導航空產業園向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方向發展
實踐表明,產業集群將通過多種途徑,如降低成本、刺激創新、提高效率、加劇競爭等,提升整個區域的競爭能力,并形成一種集群競爭力。這種競爭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業所無法擁有的。因此,在航空園區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按照集群化的思路和理念,加快航空產業園建設,促進產業園向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方向發展。
第三,進一步優化環境,完善產業配套體系
對航空產業園區來說,要不斷優化環境,降低綜合商務成本,逐步完善產業配套體系。這里,要著重健全基礎設施、生產、創業環境和生活條件四個配套,逐步建立完善的地方產業配套體系。除基礎設施配套外,完善生產配套、創業環境和生活條件配套對吸引高水平的投資者、促進園區升級將更為重要。而且,這三個配套并非局限在產業園范圍之內,它需要依托周邊地區的密切配合。
第四,強化園區功能分工,實行錯位競爭
要避免各產業園區在低水平上重復建設,就必須突出特色,強化園區功能分工,實行錯位競爭。目前,各地都建立了不少航空產業園區,這些產業園一定要明確定位,強化功能分工。強化內部功能分區,明確功能定位,加強專業化分工,實行錯位競爭。這種錯位競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產品錯位。即各地發展飛機制造產業鏈上的不同產品,實行產品專業化和產業內分工;二是功能錯位。即各地發展同一航空產品價值鏈的不同階段、環節甚至模塊,實行功能專業化和產業鏈分工(包括模塊分工)。通過這兩種類型的錯位發展和專業化分工,由此形成錯位競爭的格局。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