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監測開啟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狂飚征途
其二,行業企業的產品研發能力普遍較低,國外大企業的研發費用一般占到企業銷售總額的5%-10%,但我國較大企業的研發費用僅為企業銷售總額的1%,而產品研發周期又遠遠大于發達國家。
在線監測儀器的系統配套生產能力較低,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高質量的分析儀、專用監測儀器和自動監測系統多是國外引進的,因此國產儀器占有的份額很小。在我國國產儀器中,大氣監測儀器的占有率在70%左右,水質監測儀器的占有率在60%左右,這些儀器大多只達到了國外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已不能適應實際的需要;污水處理廠需要的儀器儀表基本上仍依賴進口。
其三,行業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較弱。
當前,行業存在經營管理能力差,勞動生產率不高,趨同化傾向嚴重的主要原因有:1)大型國有企業運行機制存在問題,未發揮好骨干作用;2)小企業蜂擁而上,缺乏技術、缺乏資金,低水平重復的較多,儀器的質量和性能均不能與國外進口儀器抗衡;3)研究院校與企業缺乏緊密合作機制,科研成果不能快速實現產業化;4)政府對開發研制環境科學儀器的投資不足。
其四,自動監測市場仍有待拓展。
自動在線監測設備市場發展緩慢的原因主要有:1)各地重視程度不夠;2)有些儀器設備質量不夠理想,服務不到位;3)不規范操作和不正當競爭導致市場無法健康發展,難以吸引國外先進技術;4)企業對安裝自動監測儀器存在阻力,缺乏法律支持。
其五,行業市場競爭不規范。
國內在線監測公司眾多,中小企業居多,許多公司為圖短期效益,低價參與競爭,這樣不僅不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更影響了監測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其六,自動監控數據聯網率低
在已監控的國控污染源中,與各省及地市環保部門污染源監控中心聯網的有4056家,約占應聯網監控總量的60%,其中與監控中心已進行數據交換的企業有1175家,占總量的17.4%,但實時聯網的企業卻不到200家,為全部國控源的2.8%左右。
前瞻產業研究院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研究員徐宏偉分析指出,隨著我國進一步加大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我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將朝著監測項目進一步擴展、環境應急監測體系建設力度加大、行業產品多元化發展的趨勢發展。
徐宏偉建議,結合當前我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存在的問題,行業應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合理引進和利用外資,同時加強專業人力的培養與儲備,從根本上增強行業的競爭力。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