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災為新能源提供福音
進入2013年以來,我國中東部各地陸續出現大范圍和長時間霧霾天氣。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跟隨大霧籠罩的范圍,從華北到中部乃至黃淮、江南地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嚴重污染。特別是北京PM2.5指數瀕臨“爆表”,空氣質量持續六級嚴重污染,并發布史上首個霾橙色預警。
一、造成霧災的成因分析
誰是霧災的罪魁禍首?前瞻認為當前我國不太合理的能源消費結構以及大量的城市機動車尾氣排放是罪魁禍首。
1、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仍以石化能源為主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2001年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并沒有發生顯著的改變。石化能源,特別是煤炭消費在一次能源消費中一直居于主導地位,所占的比重分別達到九成和六成以上。
圖表1:2010-2012年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單位:%)
資料來源:《2013-2017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機動車污染日益嚴重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分析顯示,我國已連續三年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機動車污染已成為我國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2011年,全國機動車排放污染物4607.9萬噸,比2010年增加3.5%,其中氮氧化物(NOx)637.5萬噸,顆粒物(PM)62.1萬噸,碳氫化合物(HC)441.2萬噸,一氧化碳(CO)3467.1萬噸。汽車是污染物總量的主要貢獻者,其排放的NOx和PM超過90%,HC和CO超過70%。按車型分類,全國貨車排放的NOx和PM明顯高于客車,其中重型貨車是主要貢獻者;而客車CO和HC排放量則高于貨車。按燃料分類,全國柴油車排放的NOx接近汽車排放總量的70%,PM超過90%;而汽油車CO和HC排放量則較高,超過排放總量的70%。按排放標準分類,占汽車保有量9.5%的國一前標準汽車,其排放的四種主要污染物占排放總量的40.0%以上;而占保有量53.7%的國三及以上標準汽車,其排放量還不到排放總量的25.0%。按環保標志分類,僅占汽車保有量16.4%的“黃標車”卻排放了63.7%的NOx、86.6%的PM、55.9%的CO和60.4%的HC。
二、解決霧災的有效措施
在大氣環境污染嚴重的壓力之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南海主持召開座談會中,研究部署我國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并提出了明確和具體的量化目標:到2015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0億噸標準煤左右,用電量控制在6.15萬億千瓦時左右。同期,《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工作方案》已經原則獲得國務院的同意,該方案有望于2013年全國兩會前出臺。
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無疑是解決霧災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考慮到能源消費總量與經濟增長關系重大,嚴格控制能源消費量在一定程度上會使經濟增長放慢。因此,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員章誦蘭認為面對持續的霧霾,在控制一定的能源消費量的同時,更重要是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大力開發利用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提高天然氣、水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消費比重。這樣既能達到既治理了環境,又不會影響經濟的發展。
三、針對霧災前瞻關于新能源的投資建議
糟糕的空氣質量,對我們來說是一種災難,但對于新能源行業而言,前瞻認為這為其提供了福音。綜合觀察中國的股市行業,也正說明了這一點,霧霾天氣一度令中國綠色能源類股票價格飛揚,更多的閑散資金紛紛投入新能源以及環保行業。同時,前瞻預計,中國將超過歐洲,成為世界最大的可替代能源增長市場。在此背景下,前瞻認為新能源行業應該抓住這次契機,積極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提高新能源的比重。具體的建議有: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