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青蒿素 這些年何去何從?
這些年,青蒿素產業該何去何從?
那些年,我們發現了青蒿素,他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也給我們帶來了生物醫學界的世界級榮譽;然而,產能過剩、技術手段的更迭與進步,正使得這一功效給力、市場規模大、曾令國人自豪的生物藥品與我們漸行漸遠。眾多青蒿素企業們,站在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究竟該何去何從呢?
根據《2013-2017年中國植物提取物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結合產業目前的情況,前瞻產業研究院對青蒿素企業有如下建議:
一、迎難而上,針鋒相對,在提取技術上下苦功夫。從青蒿素被正式研發出來發展至今,已三十余載,國際巨頭已經成功的運用現代化學工藝研發半合成青蒿素,而我們——最早的研發者——卻一直站在產業鏈的底端,靠價格競爭來做原料藥,最終導致產能過剩。此刻浮現在筆者腦海中的,只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幾個大字,伴隨著的,是痛心疾首。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不管是處于什么市場中,只有創新、改進,才是永遠保持競爭優勢的唯一法寶。對于以技術為核心的生物藥品領域,技術的革新更是重中之重。青蒿素企業們要想在未來的市場上取得成績,加大研發力度是必然的。
二、沒有市場,我們就培養一個!在上面一條建議中,高昂的研發費用可能會讓眾多企業望而卻步。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手中的寶貝,還有沒有其他的功效呢?尋找青蒿素藥物的新適應癥,培養一個新的市場,這也是青蒿素企業可以考慮的一個選項。已有企業在退熱類中藥新藥和抗腫瘤治療的開發中出現了不錯的苗頭,但距離市場形成規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此路不通,那就換條路再走。近年來,藥企“大健康”已經不是新鮮事,眾多藥企研發了化妝品、牙膏、飲料等大量的衍生品,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其實青蒿素產業鏈條中的眾多企業,大可適當效仿,加大對青蒿的研究,不要只盯著青蒿素本身,說不定青蒿中的其他提取物也是價值連城呢?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