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建設助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全覆蓋
近年來,國內智能電網建設如火如荼,隨著經濟的逐步復蘇,各行業對電力的需求量仍將穩步增長,電網智能化升級要求也日益迫切,而作為智能電網建設不可或缺的電信息采集系統,勢必將同步快速增長。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是為實現用電管理和用電智能化而建立的輔助系統,其主要由電臺、公網通訊模塊、集成電路、液晶屏、電阻、電容、三極管、二極管、變壓器、塑料加工件、金屬加工件等各種軟、硬件組裝加工而成。
總體上看,通過配備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一方面可以采集和分析配電變壓器和終端用戶用電數據,進而實現用電監測、負荷管理、線損分析、自動抄表等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連接營銷等應用系統,有效推進分時電價、階梯電價、實時電價等電費控制策略,進而實現現代化、智能化的電力營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分析,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主要擁有數據采集和管理、自動抄表及預付費管理、有序用電管理及數據交互式功能等五大功能。
首先是數據采集和管理功能。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一方面可以按照設定的日期和時間,采用實時、定時、主動上報等方式,采集電能數據、電能質量數據、負荷數據、工況數據、事件記錄數據等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對采集數據的原始數據和應用數據進行分類存儲和管理,對數據的完整性、正確性進行檢查和分析,提供數據異常事件記錄和告警功能,保證原始數據的唯一性和真實性,提供完備的數據備份和恢復機制。
系統通過對電壓、電流、狀態量等信息采集與分析,可以實現用電情況統計分析、設備實時監測、異常用電分析、線損統計分析和電能質量數據統計,最后可以把分析結果通過網上、售電終端、手機短信等方式發布給相關用戶。
其二是自動抄表及預付費管理功能。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自動采集電力用戶電能表的數據,獲得電費結算所需的用電計量數據,并對用戶實施預付費管理,采集用戶剩余電費,并及時提示用戶繳費,當剩余電費為零時執行跳閘控制。
其三是有序用電管理功能。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可以根據用電方案管理或安全生產管理要求,編制限電控制方案,對電力用戶的用電負荷進行控制并根據需要自動向終端或電能表下發遙控跳閘或允許合閘命令,控制用戶開關。
其四是運行維護管理功能。系統具備對時功能,保證系統內設備時鐘準確;對系統操作員實行權限和密碼管理;建立系統和終端檔案,對終端、通信設備、中繼路由參數等進行設置和管理;對系統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監測,記錄故障信息,生成故障通知單,啟動故障處理流程,并建立相應的維護記錄;根據不同需求,對各類數據組合生成各種報表并支持導出、打印等功能。
其五是數據交互式功能。通過統一的接口規范和接口技術,實現與“SG186”營銷管理業務應用系統連接,接收采集任務、控制任務及裝拆任務等信息,為抄表管理、有序用電管理、電費收繳、用電檢查管理等營銷業務提供數據支持和后臺保障。并可與“SG186”其它業務應用系統連接,實現數據共享。
目前,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主要應用于電力行業,其中最重要的應用則在于電網企業。在我國,主要由國家電網及南方電網負責全國電力供應,因此,該兩家公司也承擔著我國智能電網建設包括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的主要任務,并成為我國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最重要的需求主體。對于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大公司而言,在智能電網建設中提高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覆蓋率,其經濟和社會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裝備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可以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包括降低人工成本和物資成本。
以國家電網公司為例。該公司現有營業戶數2.86億戶,配備抄表收費人員15.51萬人,按人均年費用4萬元計算,年抄表收費人工成本62.04億元;在物資車輛成本方面,以3萬戶配備1臺工作用車,國家電網公司就需配備9534臺車輛,按每臺車年使用費2萬元算,僅車輛支出每年就需1.9億元,若采集系統建成后,按車輛減半計算,每年就可節省費用近1個億。
其次,是提高計量精度,提高售電量,并降低竊電損失。
電網公司通過系統建設將現場運行的機械表全部更換為電子式電能表,將電能計量水平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提高了計量靈敏度,克服了機械電能表在低負荷運行時少計漏計電量的缺陷,使供、用電雙方在一個更加公平的環境下進行電量交易,通過技術手段確保了實抄率100%,從根本上杜絕了“人情電”、“關系電”等情況的發生。
目前,國內10kV及以下低壓動力、居民用戶竊電一直是反竊電的難點,用戶數量多,竊電手段高,查出難度大,嚴重浪費用電檢查資源。由于采集系統建成后具備電能量的在線監測功能,通過遠程抄表實現電量日統計、線損日分析功能,可實施在線監測、實地稽查,及時發現非正常用電情況,為發現竊電行為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減少了竊電損失。數據顯示,配備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后,10kV公用線線損率平均將下降1.34個百分點。
再有,配備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還能促進發電企業、輸電企業和用電企業在電力運營、維護、管理等方面還能提高效率,為實現全社會安全供電、推動節能減排、指導合理用電方面提供了保障。
此外,企業生產調配、地區發展規劃、研究機構經濟數據收集、分析與審計、電力交易結算、安全監察等方面,都需要以真實的用電信息數據為基礎。
國家電網公司發布的《國家電網公司“十二五”電網智能化規劃》提出,將在“十二五”期間完成智能雙向互動服務平臺建設,實現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全面覆蓋。國家電網規劃,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覆蓋率將在2014年底達到100%,在“十二五”期間對直供直轄區域內所有用戶實現“全覆蓋、全采集、全費控”。但截至2012年4月底,國家電網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僅覆蓋8850萬戶用戶,尚有2億戶沒有覆蓋。
前瞻產業研究院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行業研究員趙文重認為,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逐步深入,國家電網及南方電網勢必將加大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方面的投資力度,這將為國內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設備生產企業帶來較大利好。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分析數據顯示,2011年,國家電網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總投資規模約94.6億元,2012年國家電網將繼續投資125.2億元,加上南方電網在這方面的投資,估算2012年全國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的總投資將達到187.2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品牌、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