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大批發”能否拯救水泥鋼鐵?
水泥和鋼鐵作為建材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工業的重要部分,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有目共睹,解決了大量就業,但進入2012年以來,水泥和鋼鐵行業持續低迷,且依然沒有好轉的跡象。房地產行業和鐵路基建沒有實際的復蘇,成為水泥和鋼鐵行業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短時期內仍很難看到好轉的跡象,至少在外部經濟環境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之前是這樣的。
截止到2012年8月底,我國水泥行業的平均銷售價格除東北地區依然堅挺以外,其他地區的水泥銷售價格持續下跌,對于產能過剩較為嚴重的西南和華東地區,其銷售價格已經接近甚至跌破成本價。全國大部分水泥生產企業業績出現下滑,這從上市水泥企業的中報業績中可見一斑,大部分企業的凈利潤出現超過50%以上的下滑轉盈為虧。
同時,我國鋼鐵行業的形勢將更加嚴峻。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跟蹤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部分鋼鐵品種的毛利已經接近1.6元/噸。在這種市場環境中,我們也不難理解武漢鋼鐵的另類“養豬計劃”——養一頭豬抵得上煉好幾百噸鋼。當然,對于特鋼來說,其盈利能力還較為理想,這也說明我國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和產能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亟需改善。
由此可見,我國水泥和鋼鐵市場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產能過剩和結構不合理是產生今天行業發展困境的重要根本原因,但這些在短時間內是根本無法解決的。如果嚴峻的形勢得不到有效緩解,將最終導致我國水泥和鋼鐵行業的出現大面積的破產或者停工,而后引發社會失業率的上升,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
正是基于可能出現的嚴重后果的考慮,為避免經濟繼續下滑,2012年9月5日,國家發改委密集公布了新批準和調整的25個輕軌(地鐵)項目,總共涉及資金7007.7億元,加上今年2月份批準的合肥輕軌和7月份批準的杭州地鐵一號線,累計金額接近8000億元,接近2009年的8800億元的水平。但是我們不禁要問,這能成為解決鋼鐵行業和水泥行業問題的良方嗎?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交通運輸行業研究小組的統計,2012年9月5日國家發改委密集發布的輕軌(地鐵)項目中,其中由各城市財政部門擔負的資金接近2500億元,有些甚至更多。考慮到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地方政府的舉債情況和2010-2011年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情況,此次發改委密集發布的項目能否順利開工及順利建成投入運營,運營后如何保證成本回收和收支平衡,都只能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如果此次批復的25個項目無法順利開工及建設,那么此次出臺的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刺激效果將大打折扣,鋼鐵行業和水泥行業也很難從這次政策中走出泥淖,產能過剩、產能結構不合理以及需求市場的依舊低迷等等因素,將成為繼續并將長久困擾它們發展的不穩定因素。
值得欣慰的是,從近一周股市的表現來看,A股正擺脫此前一周的低迷,滬市和深市指數當周分別增長了4.1%和6.1%,水泥板塊和鋼鐵板塊全線飄紅。也許,股市的這點表現,還可以給人們那么一丁點的樂觀。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