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變革正在進行
8月27日,國內首部《旅游法》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該草案首次對旅游行業的多個方面作出明確規范,引起業內廣泛關注。草案在狙擊旅游市場頑疾、維護旅游者合法權益的同時,也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旅游業是戰略性產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游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日趨完善。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1-2015年中國旅游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旅游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和出境旅游消費國,并形成全球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全年國內旅游人數達26億人次,同比增長12%;國內旅游收入1.9萬億元,同比增長21%;全年旅游總收入為2.2萬億元,同比增長12%。
在國際環境趨于穩定、國內政策支持旅游發展、國內消費結構升級、城市化進程加快、高速交通等配套支撐體系不斷完善、以信息化為代表的科技進步、現代商業模式創新等諸多利好因素的影響下,我國旅游業在“十二五”期間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國內政策支持旅游發展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旅游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產業研究院旅游行業研究小組分析預計,到2015年國內旅游人數33.1億人次,年均增長9%;國內旅游收入1.9萬億元,年均增長11%。入境旅游人數1.53億人次,年均增長3%;入境過夜旅游人數6630萬人次,年均增長4%;旅游外匯收入549億美元,年均增長5%。出境旅游人數8375萬人次,年均增長10%。旅游業總收入2.3萬億元,年均增長10%。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三大游市場不斷發生變化,游客消費傾向發生改變,中國已進入觀光游和休閑游共同發展的時期。旅游消費階梯性增長導致旅游市場呈現多層次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目前,國內旅游消費階梯性分布的特點越來越明顯,處于不同梯度的游客需求差異逐漸加大,旅游市場顯現出高、中、低端市場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從游客數量的角度來看,高、中、低端市場潛在游客數量逐層增長,呈正金字塔形分布;從消費能力的角度來看,高、中、低端市場旅游消費支出逐層遞減,呈倒金字塔形分布。
前瞻產業研究院旅游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在高、中、低端旅游市場分化發展的同時,各市場內部的旅游業態也在悄然變革,傳統業態在升級,新興業態逐漸嶄露頭角。我國旅游業已進入大眾化、產業化發展的新階段,極具發展前景。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