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社交電商,一種在網絡平臺上通過對商品內容的分享傳播引導用戶進行消費的新型業態模式,近幾年風頭強勁。在"互聯網 "的浪潮下,"社交 電子商務"憑借較強黏性、互動性、精確用戶細分與巨大商業潛力以及較低營銷、時間成本迅速發展起來。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2019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規模達到12624.7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84.7%,成為我國網絡購物市場的一匹黑馬。
圖1:2014-2018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市場規模(單位:億元,%)
與傳統電商相比,社交電商最大的特點就是"去中心化",把主動權交給用戶。用戶不再是先產生需求再到電商平臺采購,而是基于興趣或社交關系,先通過熟人或社群的刺激需求再導向消費。社交電商的核心價值為用戶流量,具體表現為對于用戶的運營,以低成本獲取優質穩定流量,以內容和社交留住用戶,進而實現商業變現閉環。
圖2:中國社交電商行業核心價值鏈
絕大多數中國互聯網用戶的熟人社交關系鏈均沉淀在了微信體系之內,因此基于關系鏈的社交電商實質上就是針對微信生態流量的電商交易變現。在過去幾年,我國社交電商行業中以社交拼團為代表的拼多多以及以分銷為代表的云集均實現了用戶量和GMV(成交總額)的大幅增長。
圖3:中國社交電商經典模式
社交電商,從本質上來說是電商行業營銷模式與銷售渠道的一種創新。但是這種模式創新并非無法復制,亦難以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于消費者來說,無論企業采用何種營銷模式,商品的性價比和配送服務效率決定著用戶能否對平臺產生忠誠度、是否愿意持續購買。隨著行業競爭加劇,社交流量投入帶來的用戶增長邊際效應也在逐步降低,這對社交電商平臺精細化運營及供應鏈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
因此,加強品牌管理、提高質量控制、提升服務水平、改善用戶體驗、提升平臺形象,已成為社交電商平臺高質量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可以說,整個社交電商產業正經歷從粗放式生長到精細化運營的轉型。伴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平臺經濟作出頂層設計,并鼓勵發展平臺經濟新業態,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政策的出臺為社交電商營造了適宜的發展環境。隨著"互聯網 創業創新"的推進,5G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政府對網購市場的監管逐漸完善規范,社交電商的運營模式與傳銷的邊界日益明晰,未來憑借著低獲客成本的優勢,傳統電商社交化發展將成為大勢,更多玩家的入局,各種新型社交玩法也將被探索應用。
如您有任何的行業咨詢需求,歡迎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我們將有專業的研究員為您做出個性化的行業研究服務。研究領域覆蓋上千個細分行業的前瞻產業研究院每年甚至每月都會有固定的數據調查和分析,一份切合實際的細分市場報告,是企業制定產品價格、渠道策略、投資規劃、促銷方案等戰略發展規劃最為有效的參考消息。
最后,感謝您對前瞻經濟學人的關注,希望前面的回答能讓您滿意!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