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科技、醫療、企服發生融資案例數量排在前三
2018年是我國創業投資市場內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年,從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到金融監管收緊、稅收政策預期不穩,再到資本市場深幅調整,都對創業投資市場帶來較大影響。2019年上半年,科技、醫療、企服三個產業發生融資案例數量排在前三,且超億元大額融資數量也是位于前列。從整體融資數量來看,文創、生活服務、金融、房產行業融資發生次數直減50%以上。融資金額方面,金融領域下降幅度最大,零售、汽車行業相較穩定。
圖表 1:2018-2019年國內各行業融資情況對比(單位:億元,起)
資料來源:億歐智庫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9年上半年中國創投市場投融資主要聚焦在泛科技、醫療、企業服務等領域。大額融資主要發生在汽車、零售、泛科技領域。單筆融資超1000萬美元,泛科技行業發生88起,其次醫療83起。過億元融資數量最多的行業是醫療,其次是泛科技。融資金額單筆超10億人民幣,汽車行業14起,其次醫療及泛科技行業發生8起、生活服務6起。
圖表 2:2019年上半年我國各行業融資情況匯總(單位:億元,起)
資料來源:億歐智庫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下半年投資方向重點聚焦于泛科技、生物醫藥等領域
2019年下半年創業投資市場延續2018年以來的走勢,優勝劣汰的市場分化現象將愈發明顯,其投資方向將重點聚焦于硬科技、生物醫藥等領域。
1、以數字技術、智能制造為代表的“硬科技”
“硬科技”,是指以人工智能、光電芯片、智能制造等為代表的關鍵核心技術,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才能形成的原創技術,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和技術壁壘,往往難以被復制和模仿。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國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投資硬科技的戰略意義和經濟價值已成為創投業界的共識。一是數字技術。人工智能、5G網絡、虛擬現實、量子計算等數字技術的持續創新將帶來數字經濟的繁榮,并進一步推動世界的智能化和產業變革。二是智能制造。通過機器人、數控機床、物聯網傳感器等智能設備,進行價值鏈整合,形成一種高效、柔性的生產制造過程。未來,以智能制造為重點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增量帶動存量,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2、具備抗周期屬性的生物醫藥行業
在整體投資風格偏向謹慎的環境下,生物醫藥等抗周期行業成為投資機構的首選。2018年熱映影片《我不是藥神》讓全民意識到醫藥自主的重要性,其展現出的巨大商業價值促使投資機構紛紛布局醫藥行業。國內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前景較為樂觀。目前,每年家庭醫療健康消費的增長速度超過GDP增速,市場整體蘊藏著大量增量機會。有研究預測,到2020年我國大健康領域的市場規模將高達8萬億元。
新型的醫藥研發和生產模式開始逐漸匹配創業投資的整體風格。例如,試點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讓醫藥市場的要素流動更加靈活,促進了多種醫藥外包服務模式。新制度不僅縮短了研發時間,而且也鼓勵新藥創新,尤其是那些不斷探索商業新模式的創業企業由此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這與創業投資強調被投企業應具備輕資產、高增長的特性完全相符。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