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綜合冷鏈應用率低,未來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雖然我國冷鏈物流產業發展速度較快,發展勢頭迅猛,但由于我國冷鏈物流起步較晚、冷鏈物流產業投入較低等原因,我國冷鏈物流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較大。
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起步于20世紀60年代,真正興起實在20世紀90年代,而國外的冷藏運輸則興起于19世紀上半葉歐美國家的鐵路,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發展時間上的差距也就決定了中國的冷鏈物流僅僅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不論從冷藏率還是從管理水平來看都要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中國綜合冷鏈應用率僅為19%,產品損腐率較高,僅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損失率就達25%-30%;根據中物聯冷鏈委的統計,2018年,我國冷庫容量1.3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三,但是城市居民人均冷庫容量僅0.156平方米/人,遠遠低于發達國家0.5的水平。總體上看,我國冷鏈物流產業還處于發展期,在冷鏈應用率和人均冷庫容量上遠遠低于發達國家。
圖表1:中國與發達國家領鏈物流狀況對比(單位:%)
圍繞“規模”、“科技”、“平臺”三要素打造致勝模式
鑒于目前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冷鏈物流企業的成功應圍繞“規模”、“科技”、“平臺”三個核心要素,螺旋迭代發展,最終形成業務飛輪。
1、構建規模,抓住城配發展機遇
城配市場客戶需求具有區域集中特點,冷鏈企業搶占區域市場的客戶后,能夠基于規模建立成本及服務標準優勢,形成競爭壁壘,使得企業在該區域內保持長期領先地位。因此,抓住城配發展機遇的核心在于構建規模,并借助規模實現運營領先,產生在此區域內的核心競爭力。
市場中,構建規模有兩種常見方式。一是借力自身資源形成獨家業務,其典型的路徑有三種:1)電商自建物流品牌專注服務體系內物流需求;2)品牌企業成立物流企業;3)經銷商企業獨立成立物流企業。二是通過戰略合作綁定貨主,貨主企業為物流企業提供穩定貨源并分享物流資產的運營收益。大多數物流企業由于自身無其他關聯貨源,因此需要在戰略合作中尋找合適的貨主共同發展。
2、引領科技,打造標準與管理能力
短期內,冷鏈企業應該結合當下冷鏈物流科技發展現狀,充分應用倉內運營、運輸管理以及管理增效技術。在實施中,企業需充分考慮借力外部賦能企業,保證對投入產出比高的如車輛管控技術這樣的成熟技術能夠快速實施。對于投資較高、周期較長的技術,例如OMS/WMS系統,則可自建與外部合作相結合的定制開發。
長期來看,冷鏈物流技術正向數字化供應鏈管理發展,即從原產地到消費者全鏈條中各方數據能夠實時同步,使供應鏈的大數據分析預測及精細化管理成為可能。物流企業應該充分結合自身業務發展需求,形成長期技術發展藍圖,考慮自研與科技賦能企業合作相結合方式,達成時間、成本及效果的最優化。
3、搭建平臺,引入社會資源
在規模與科技領先的基礎上,能否實現平臺的搭建對于企業實現規模化突破至關重要。通常,平臺的主要職能包括:需求整合、訂單匹配、標準制定、質量管控、科技賦能、金融賦能共六項。科技是平臺搭建的前提條件。平臺承接貨主企業冷鏈倉儲及運輸需求,相應引入社會冷庫及冷鏈運輸資源。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