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我國珠寶行業經過近35年的發展,形成了三種企業類型,分別為傳統珠寶加工企業、傳統珠寶品牌企業以及電子商務珠寶品牌企業。第一種傳統珠寶加工企業數量較多,其中一類為國外珠寶品牌做OEM,屬于最低端產業鏈環節。在金融危機環境下,這些加工企業就會失去訂單。另外一類為國內珠寶品牌做貼牌生產,沒有品牌,企業規模較小。
第二種傳統珠寶品牌企業,例如港資品牌周大福、周生生、謝瑞麟、六福珠寶,以及本土品牌老鳳祥、潮宏基、明牌珠寶等。這些企業具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國內市場較為穩定。
第三種為電子商務珠寶品牌企業,在珠寶電子商務的寬廣大道里,創建于2002年的鉆石小鳥,率先把"鼠標 水泥"的模式引入網絡珠寶銷售,成為國內最早的網絡鉆石品牌。還有緊隨其后的歐寶麗、普林尼、I Do等。
對于珠寶生產批發企業和珠寶零售企業利潤有所不同,行業的利潤主要集中在零售環節,所以;營收渠道和上下游資源整合能力成為珠寶首飾企業的主要競爭力。在零售領域,國外及香港的奢侈品牌逐漸進入大陸,境內的珠寶市場逐步形成了國外品牌、香港品牌、境內品牌三足鼎立的競爭局面。
國際知名品牌主要面向高端市場,門店主要在一、二線城市開放,代表品牌有Cartier、Bvlgari、Tiffany等;中高端市場競爭較為激烈,主要競爭品牌有港資的周大福、周生生等和內地品牌老鳳祥、周大生、明牌珠寶等,其中港資品牌門店開設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近年來也開始積極布局三、四線城市:內地品牌渠道覆蓋至四線城市,在渠道拓展方面,多數為加盟/經銷模式。
總體來看,周大福、老鳳祥、周大生為中國內地珠寶首飾市場品牌占有率的前三,分別占比9%,6%和5%左右。三者市場份額合計為20%左右,品牌間競爭相對激烈但格局較為穩定。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