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分子診斷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原料供應商,包括診斷酶、引物、反轉酶、探針等生物制品、高純度氯化鈉、無水乙醇等精細化學品以及提取介質材料;中游主要是診斷儀器耗材和試劑供應商包括羅氏、賽默飛、達安基因、科華生物、之江生物等,下游主要是使用儀器或試劑的用戶,包括醫院、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血站、體檢中心等。
圖表1:分子診斷產業鏈圖譜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分子診斷中游的PCR儀器和基因芯片儀器已經部分實現國產化,國內生產廠家包括西安天隆科技、賽樂奇、百奧科技等。而基因測序儀器屬于高技術含量設備,技術壁壘極高,涉及機光電一體化、分子生物學、精細化學、納米科學等多個領域,以產品性能論英雄,技術升級迅速(通量、速度、準確性不斷提升,成本不斷下降),目前被國際巨頭壟斷,國內企業包括華大基因、華因康、瀚?;虻榷嗉移髽I均在試水。以國內的基礎工業和科研創新水平,短期內要直接挑戰測序儀器恐怕為時尚早,但由于外資壟斷所帶來的采購試劑和測序儀器的高昂成本對國內下游企業產生了沉重的壓力,因此部分領先企業開始和國際測序工業企業合作,合作生產(類似于貼牌)測序儀,典型代表如與ThermoFisher合作的華大基因、博奧生物、達瑞生物(基于IonProton平臺)以及與Illumina合作的貝瑞基因、安諾優達。
相比上游與中游業務,我們認為基因檢測服務將長期持續被國內企業主宰,國內企業不僅在渠道、服務和醫院資源方面有巨大優勢,還因為基因檢測服務掌握大量遺傳資料,屬于敏感領域,國外企業也難以涉足,這也是國內企業在基因檢測服務領域能夠取得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根據中國分子診斷產業圖譜統計來看,目前國內共有約1096家分子診斷相關企業,并形成了以上海(共225家)、廣東(共143家)、四川(共80家)、浙江(共62家)、山東(共39家)、京津冀(共31家)、湖北(共31家)、江蘇(共27家)為代表的產業集聚區,其中,主營基因測序企業有647家,主營PCR企業有439家,主營基因芯片企業有98家,主營FISH企業有65家。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