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感謝您的提問。
全球現代電鍍起源可追溯至19世紀30、40年代的俄羅斯、英國等西方國家,到50年代,商業電鍍鎳、銅、錫和鋅相繼被開發出來。具體從國家來看,在歐洲,電鍍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技術。20世紀中葉,歐洲的電鍍技術不斷的更新,并達到世界最高水平。日本電鍍技術出現時間也較早,約為1855年,并從1892年開始在工業上應用。相比之下,我國初步建成較完整的電鍍生產體系是在20個世紀80年代后,但受益于國內經濟騰飛,工業產品需求旺盛,電鍍行業快速追趕。從行業生命周期上來說,我國電鍍行業目前處于成熟期。
經過多年的發展,電鍍行業已成為我國工業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從小到一個螺絲釘,大到汽車、飛機、船舶等都離不開電鍍。與此同時,電鍍行業市場規模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到2017年,中國電鍍行業市場規模已接近1500億元,達到1487.8億元,同比增長11.40%;2018年市場規模約達1596.6億元。
目前,我國電鍍行業較為雜亂,涉及的相關企業眾多,少有全面、完整的電鍍單體企業存在。目前全國電鍍基地包括加工、設備、材料、工藝、科研等企業數量有32000多家。電鍍企業中,電鍍原材料有5100余家,電鍍設備有5200余家,電鍍助劑有1900余家,電鍍工藝有1100余家,電鍍生產(加工)有12400余家,電鍍企業分類有7000余家,電鍍企業前50強企業一般以外資企業為主。從規模上看,我國已經成為一個電鍍大國。
我國電鍍產業有如下三個特征:
1、地域分布廣、企業規模較小
我國的電鍍企業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布,幾乎覆蓋了所有省市,但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沿海地區和少數內地工業發達地區。我國的電鍍企業整體規模較小,廠點多,除少數城市建有較為完善的電鍍園區或電鍍城外,多數企業沒有完善的規劃,分布較為分散,且人員素質較低,單企業經濟效益不高。
2、工業和裝備水平低,環境污染嚴重
決定電鍍行業整體發展好壞的關鍵因素包括工藝、裝備和管理三方面。隨著制造業的整體發展和對外交流的增多,我國電鍍在這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無氰工藝、三價鉻替代六價鉻工藝等新型環保工藝在部分企業獲得了應用,電鍍自動化生產線等先進裝備也在大中型企業進行了部署,科學管理的理念也逐漸得到了重視。但是,由于多數企業規模小,資金不足,我國電鍍行業的整體物耗和水耗都較大,環境污染較為嚴重,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3、覆蓋行業廣、產品種類多,市場需求大
電鍍行業屬于配套加工性質的工業領域,需要同其他各種行業打交道,主要的服務對象包括機械、電子、汽車、航空、航天、建筑工業和其他裝飾工業等。目前,由于我國電鍍行業已步入成熟期,需求相對穩定,但在汽車、軌道交通、電子等行業的持續推動下,電鍍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穩步擴張。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