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27億輛,增長速度驚人。龐大的汽車數量一方面體現了經濟發展強勁動能所帶來的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由此引發的交通擁堵、道路安全、泊車困難等嚴峻現象,也對城市建設產生了消極影響。尤其是停車難問題,早已是各大城市的通病。智慧停車行業也因此成為了改善停車環境、滿足停車需求的"香餑餑"。
據前瞻網數據預計,未來幾年,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將以20%左右的速度繼續增加,并有望在2020突破154億元。目前智慧停車行業水漲船高,業內大部分都是新三板公司,但從立方、藍卡、道爾等企業2017年的財報來看,凈利數據增長并不理想,甚至出現了下滑近4成的情況。作為實現凈利潤2.09億的領頭羊捷順,以及2018年預估營收達到5億以上的實力派科拓來說,未來兩強競爭的態勢逐漸明朗化,市場也或將向這兩家企業看齊,打造健康發展的智慧停車生態圈。
百億級市場漸具雛形,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支付等技術也在不斷成熟。當前智慧停車設備不僅可以有效采集相關數據信息,并逐步實現通過互聯網思維對這些數據進行二次分析、融合,例如將這些數據應用到企業客戶畫像工作,以及交管部門的體系化管理工作中,技術實力突出的智慧停車企業為這些平臺帶去的將會是更加全面、細致的服務。
同樣,近年來在國家與地方政府的重視下,智慧停車領域政策鋪墊也相當到位。早在2017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提升交通發展智能化水平,促進交通產業智能化變革;2017年9月,交通部發布《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捷行動方案(2017-2020年)》,進一步規范城市停車新秩序、鼓勵車位資源錯時共享,以大力推動智慧交通出行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前不久,兩會上關于兩年內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現不停車快捷收費,減少擁堵、便利群眾的工作報告更是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相應政策的出臺及國家對建設智慧出行項目的高度重視,為智慧停車行業的發展注入了信心與活力。
市場在增長,技術在創新,政策在支持,面對這樣的大背景,智慧停車行業未來的發展將會充滿無限想象。由勇生智,將之不同,敢于挑戰,則必得上智。想在智慧停車的游戲里激流勇進,趁勢而上,沒有一點實力,終是難以令人信服。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