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康復是指綜合地協調應用醫學的、社會的、教育的和職業的措施,對殘疾人、急性慢病損傷和老年病所致功能障礙者進行功能性訓練,使其功能能力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以減輕殘疾的影響,重返社會。康復不僅僅局限于功能障礙者的生理功能恢復的一個方面,而是擬恢復其全部的生存權利,從而達到"全人類復權"的目的。要恢復功能障礙者的全部生存權利,需要以下四個領域的康復:
● 醫學康復,指采用醫學治療方法促進康復。● 教育康復,指通過特殊教育的培訓以促進康復。 ● 職業康復,指幫助功能障礙者恢復就業,取得就業機會。● 社會康復,指在社會的層次采取與社會生活有關的措施,促進功能障礙者重返社會。
圖表1:康復器械的分類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康復機器人應用及背景
● 隨著我國老年化進程加重,腦卒中患者數量持續上升。據2017年《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246萬腦卒中新發人群,并以每年8.7%的速度持續上升。其中高達75%卒中幸存者存有著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
● 根據美國權威機構Wintergreen Research發布的康復中心機器人行業報告(包括康復機器人、主動型假肢、機器人外骨骼等)預測,2020年美國該市場規模將達18億美元。而中國為人口大國,有著更強大的市場潛力。
● 我國的康復醫療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龐大且迫切的市場需求與資金投入少,康復機構數量少、規模小、設備研發落后等現狀嚴重不匹配。
應用領域
● 康復訓練:面向醫院,以神經可塑性原理為基礎進行重復步行訓練,是一種治療設備。
● 輔助行走:穿戴式外骨骼面向個人,能夠幫助行走不便的人站起來行走,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機器人與病人、治療師之間全新的協作關系,形成更有效且個性化的康復效果。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