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以下將借助相關研究結果,為您答疑解惑,僅供參考。(1)IC設計:供需缺口大,自給率不斷提升一方面,目前我國本土半導體銷售額占全球市場份額不到7%;另一方面,隨著下游家電、PC、手機等產業崛起。2017年國內市場半導體銷售額達1297億美元,占全球31.62%。供需形成巨大的不匹配,自給率僅有約20%。分品類看,近幾年我國半導體各品類全球份額均實現快速成長,其中logicIC2017年全球份額達到14%,是占比最高的產品;memoryIC份額不到1%,是占比最低的產品。
(2)設備&材料:國內投資帶來上游設備和材料需求成長2019年國內半導體產業資本開支有所回落,但依然占全球比重超過10%,遠高于歷史平均水平,尤其是存儲芯片領域的投資占比超過一半,帶動上游國產設備需求。 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也具備較大市場規模,但中國大陸產業占比同樣較低。根據日本半導體制造裝置協會(SEAJ)和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的數據,2017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市場規模分別達到了566.2億美元和469.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37.3%和9.6%。其中中國大陸2017年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市場規模分別為82.3億美元和76.2億美元,全球占比分別為14.5%和16.2%。目前國內關鍵半導體設備(如光刻機)和材料(如硅片)仍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自產化比例很低。但從目前的進展來看,國產半導體設備已經形成系列化布局,以北方華創等為代表的龍頭公司正在加緊布局設備國產替代。目前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在刻蝕、薄膜沉積、離子注入、光學測量、研磨拋光、清洗設備等主要設備均有布局,客戶的接受度也不斷增強,包括中微半導體的介質刻蝕機、北方華創的硅刻蝕機、PCV設備,上海盛美的清洗設備等國產12英寸設備已經在生產線上實現批量應用。另外,一部分應用于14nm的國產設備也開始進入生產線步入驗證。材料領域大硅片逐步實現國產化。目前國內在積極擴產8寸硅片,包括合晶科技、Ferrotec,以及國內的Gritek(有研新材)、JRH(金瑞泓)、AST(超硅)等。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