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中美新能源汽車逆差大主要是因為中國進口了較多的特斯拉(鑒于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特斯拉已經在上海建廠),而中國生產的新能源出口到美國較少,趕超的關鍵在于新能源汽車技術實力的超越。
首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面臨著結構性的產能明顯的過剩風險。表現為:總量上,整車和動力電池產能過剩風險加大;結構上,高端產能不足和低端產能過剩并存,產業出現盲目擴張,投資過熱苗頭,一些低水平企業采取低質低價競爭方式擾亂市場,影響了我們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其次,我國生產的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及國外的新能源汽車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市場競爭風險。表現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與國際上先進的新能源汽車也仍然有較大的差距。整車的可靠性,操控性,品牌的美譽度等方面明顯不足。隨著汽車領域擴大開放,企業需要增強危機意識,加快縮小差距,提高市場的競爭力。根據《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研究報告》,在市場和行業這兩個維度中,由于中國具備先天優勢,排列第一;而在技術維度,法國則排名第一,中國倒二,我國在三電技術層面整體實力都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尤其是電池和電機技術,未來的新能源汽車之路依然長路漫漫。
最后,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承受著資源環境制約的風險。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增加,全球的金屬資源爭奪日益激烈。我國金屬鋰、鈷等主要動力電池資源缺乏,資源的穩定供應和價格穩定的挑戰較大,行業寡頭仍難逃利潤薄的風險。同時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用電清潔化等問題也日益突出。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