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結婚人數1010.83萬對,同比下降48萬對。離婚人數380萬對,同比增加10.75萬對。
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結婚率連續5年下降,2018年中國結婚率只有7.2‰,創下近十年來新低。與此同時,離婚率卻在不斷上升。
此前的數據就顯示,2017年除西藏、青海和江西外,各地結婚數量都在大幅下降。中國結婚率下降已成為趨勢,受多重因素影響,未來可能還會進一步下降。
影響結婚率的首要因素是人口年齡結構,隨著中國人口結構變化和老齡化發展,適婚年齡人口比重正在不斷下降。以22歲為結婚年齡來看,1997年前后的出生人口就剛好出現了"大滑坡",這自然會拉低現時的結婚率。2018年,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首次超過了0-15歲的人口,人口老齡化加劇,從這一角度看,未來中國的結婚率還會進一步下降。此外,婚齡推遲也是結婚率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據媒體報道,1990年-2017年,中國育齡婦女平均初婚年齡推遲4歲多,從21.4歲提高到25.7歲,并有繼續走高趨勢。
不可避免地,結婚人數減少勢必會婚慶行業的市場規模。《2018美團點評結婚行業藍皮書》預計,2018年全國結婚對數將跌破1000萬對,下降趨勢更將持續到2021年。婚慶行業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與之息息相關的婚慶市場增速下降。藍皮書數據顯示,2017年結婚市場規模5500億左右,相比2016年僅增長4%。
不過,隨著消費理念及消費能力的的提升,婚慶市場的客單價在不斷增長。伴隨著新生代適婚人群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的提升,婚慶消費產品開始步入高品質和精品化階段。以訂制化與精細化,省時省力新型婚慶服務開始成為新潮流。
婚慶市場競爭從區域、類別、局部已經上升為品牌之間的立體戰。強化和加快品牌建設,建立更高層面的品牌內涵,實現更高效的系統化品牌工程成為品牌婚慶企業必走之路。
婚慶行業產業鏈長,且產業鏈各個環節比較分散,大多都呈現著單打獨斗的狀態。行業要繼續發展壯大,就要注重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增加與其他行業的交流,互補行業局限性,向消費者提供貫穿結婚登記到蜜月旅行全程內容的"一體式服務"。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通過互聯網的手段,改變婚禮人的經營模式,引入競爭機制,提高婚慶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與服務品質,以此提高婚禮的品質,迎合新人日益增高的品質追求與個性化需求,才是"互聯網 婚慶"的正確玩法。線上線下的結合是不可避免的婚慶網絡化大勢所向,婚慶 互聯網已經成為標配風生水起。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