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中美貿易戰對車市影響尚不充分
由于中美貿易戰是逐步升級的,2018年的經濟出現搶跑效應,對車市影響不是很嚴重。 2018年3月開始的中美貿易戰正處于階段性升級狀態,隨著500億美元和2000億美元的加稅的時點影響,下半年的出口保持較強火爆狀態,并對華南和華東等出口省份的產銷帶來較好的促進,并未出現大規模失業。
由于目前車市的下滑主要是中西部和北方地區嚴重,因此,北方區域的自身經濟問題和樓市惡炒帶來的居民債務是影響消費的主因。
未來中美沖突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貿易領域,而是向著更加復雜的產業政策等領域延伸,本質上是以國有經濟為執政基礎的中國經濟模式與現行國際經貿規則之間的沖突。這顯然不能一蹴而就,中美爭端將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持久戰和消耗戰。車市未來的影響與貿易戰關聯較大。
樓市債務劇增抑制車市消費
在近幾年國內樓市持續火爆的背景下,目前總體社會零售消費出現明顯下行趨勢,尤其是中國私人車市消費低迷,國家統計局的汽車消費額從2018年5月開始負增長,11月增長-10%。
過渡投資和債務危機影響消費問題很嚴重。目前居民購房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近一半,這是巨大的負擔,近兩年是居民購房支出高增長的高點,債務壓力必然逐步體現,而居民的現金被房地產的購房首付吸納得也較充分,因此,樓市火爆對車市的負面影響日益凸顯。
下游企業的運行壓力加大
2018年實際上是中國供給側改革關鍵一年,《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對上下游企業帶來較大的差異。
上游企業的利潤在2018年暴增,煤炭、采油、鋼鐵等行業很好,但下游的中小企業壓力較大,總體下游企業在去產能、新技術手段、環保標準等方面壓力大,企業利潤增長偏低,導致相關小微企業增長艱難,尤其是民企的效益下降,居民購買力也是下降較大。
據分析,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和新增的就業。80%城鎮就業人是在中小企業工作,這些人受利潤增長率影響比較大。這對總體可選消費品的汽車消費影響很大。
購置稅退出的消費節奏變化
購置稅優惠政策從2015年10月啟動,到2017年退坡到按7.5%征收,再到2018年恢復到按10%征收,形成幾波增長態勢,對消費拉動效果良好。如果以2012年-2014年的年均零售為基準,則2015年-2017年的零售明顯體現出前低后高的特征。
而2018年1月-9月則出現前高后低的情況,但9月的增速放緩并非特別嚴重。如果疊加2015年-2017年的年末高增長和2018年的9月零售不強,則2018年增速下滑似乎問題更為凸顯。
從批發量來看,考慮到購置稅政策的影響,2015年到2017年的批發在年末走勢特別強,由此形成的高基數因素帶來了2018年4季度負增長巨大影響。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