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中國已成名副其實的港口大國
港口行業屬于大型基礎設施行業,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港口行業最大的變化莫過于其發展重心已經向亞洲,特別是中國轉移,而且轉移的速度仍在加快。在此趨勢下,中國成為全球名副其實的港口大國。
從港口布局及數量看,目前我國港口布局已基本形成以主樞紐港為骨干、區域性中型港口為輔助、小型港口為補充、層次分明的體系。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截至2017年末,全國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27578個,比上年減少2810個;全國港口擁有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366個,比上年增加49個,10萬噸級及以上達371個。
從貨物吞吐量來看,2018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達122.24億噸,同比增長2.7%。其中,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84.71億噸,同比增長4.3%;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7.53億噸,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2018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38.22億噸,同比增長2.2%。其中,沿海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34.17億噸,同比增長2.2%;內河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4.06億噸。
從集裝箱吞吐量來看,2018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累計達2.29億TEU,同比增長5.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03億TEU,同比增長5.3%;內河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0.26億TEU,同比增長5.5%。
各港口來看,上海港今年前11月完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3842.99萬TEU,仍位居首位;寧波舟山港超過深圳,排在第二,吞吐量為2447.07萬TEU;深圳港前11月完成箱量2362.71萬TEU,同比增速僅為2.0%,排名第三。
從行業景氣指數來看,2018年10月,我國港口行業吞吐量指數為119.61點,環比上漲1.54點,漲幅為1.3%;同比上漲7.92點,漲幅為7.1%。其中,北部灣景氣指數最高,達137.47;長江中上游排在第二。
中國港口行業發展前景可期 首先,多式聯運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港口行業進一步發展提供助力。2016年6月,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公布第1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項目名單,寧波港、唐山港、青島港和大連港等多個港口牽頭項目被列入示范工程項目名單。同期,國務院發布《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國家發改委發布《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對"十三五"期間多式聯運發展提出多項具體目標。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和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印發《"十三五"長江經濟帶港口多式聯運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成便捷高效的長江經濟帶港口多式聯運系統,并對"十三五"期間樞紐港口、重點港口、一般港口集疏運項目做出具體安排。
其次,我國智慧港口建設有序推進,港口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從而拓寬行業發展空間。《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出,在智慧港口示范工程方面,選取沿海或內河重點港口,建設完善港口全面智能感知體系,促進港口物流服務電子化、網絡化、無紙化和自動化,通過信息集成和共享,實現港口與相關物流企業的信息共享,依托智能監管、智能服務、自動裝卸,優化港口物流流程和生產組織,全面提高港口物流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最后,港口作為交通運輸的樞紐和對外交流的窗口,在促進國際貿易和地區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港口行業的發展與國家經濟發展、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密切相關,隨著中國經濟開放度大大提高,進出口也大幅增長,而需求增長必然迎來港口行業快速發展。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