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應急產業的定義及分類
應急產品遍及各個行業,涉及全部四大類突發事件,準確定義應急產業是實施有效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發展的前提。但是,目前對應急產品、應急產業進行內涵式定義有難度,可考慮暫時按照應急產品的外在特征對應急產業進行描述式定義。
如,從產品和服務型態上,應急產業可分為應急裝備設備、咨詢服務類。從管理流程上,可分為用于監測預警的、現場處置防護的、應急恢復重建等類別。從應用范圍上,可分為直接用于應急的專用產品、間接用于應急的兼用產品、有關聯性的日常用品。按照應急產品應用范圍不同、參考管理流程,對應急產業進行分類,并作為制定政策、實施管理的著力點。
圖表1:應急產業分類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全球應急產業市場規模統計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應急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應急產業市場規模已達到了5311.1億美元。2013年全球應急產業市場規模突破6000億元,達到6396.6億美元。到了2014年全球應急產業市場規模超7000億元。2016年全球應急產業市場規模達到8003.3億美元。截止到2017年全球應急產業市場規模達到了8649.3億美元。
圖表2:2011-2017年全球應急產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新興市場的拉動下,全球應急產業仍有較大市場空間,預計到2024年全球應急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4256.5億美元。
圖表3:2018-2024年全球應急產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應急產業市場規模統計分析
2011年中國應急產業市場規模已達到了4727億元。2014年中國應急產業市場規模接近8000億元。到了2016年中國應急產業市場規模突破10000億元。截止到2017年我國應急產業市場規模約11861.2億元,同比2016年的10314.8億元增長了14.99%。
圖表4:2011-2017年中國應急產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應急產業在國內正蓬勃發展
作為新興產業,應急產業在國內正蓬勃發展。隨著天災人禍帶來的公共安全應急需求越來越受到重視,及各項支持政策、規定的不斷出臺,應急產業已呈現快速發展勢頭。預計在未來數年,應急產業仍將高速增長,國內市場將迎來應急產業的快速成長期,應急產業有望經歷三輪比較大的發展機遇。第一輪是政府大量投人;緊接著是社區、民眾等公共安全和個人安全需求潛力巨大;最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企業、社區、家庭、個人的公共安全意識逐步提高,對公共安全和個人安全的需求日益旺盛。
應急平臺是以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為支撐,軟、硬件相結合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保障技術系統,具備日常管理、風險分析、監測監控、預測預警、動態決策、綜合協調、應急聯動與總結評估等多方面功能,是實施應急預案、實現應急指揮決策的載體。
2017年我國應急平臺行業市場規模約100.5億元,同比2016年的90.25億元增長了11.36%.。
圖表5:2009-2017年中國應急平臺行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利好政策出臺推動發展
工信部此前就在印發的《應急產業培育與發展行動計劃(2017-2019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中提出了我國應急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即提升應急產業供給水平、增強應急產業創新能力、促進應急產品和服務推廣應用、推動應急產業融合集聚發展、培育應急產業骨干力量、完善應急產業技術等基礎體系、加強應急產業國際交流合作等。
從《行動計劃》明確的應急產業三年發展思路,即整合科技資源,提升應急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創新成果應用;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探索應急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提高涉外突發事件應急能力;開展應急產業國際交流,助力產品、標準"走出去",有效提升應急產業整體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產業支撐能力這四個方向來看,未來應急產業的創新發展趨勢,將主要體現在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標準制定和技術創新等方面。
事實上,《行動計劃》給出的目標,就是力爭到2019年,我國應急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產業集聚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規模明顯壯大,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建設20個左右特色突出的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應急服務更加豐富,完成20個以上典型領域應急產品和服務綜合應用解決方案;應急物資生產能力儲備體系建設初見成效,建設30個左右應急物資生產能力儲備基地,基本建立與應對突發事件需要相匹配、與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相適應的應急產業體系。
四個方面加快推進應急產業發展
1、要進一步完善政府應急管理系統,建立促進應急產業科技發展的體制機制。
2、要建立激勵應急產業創新的組織機構,培育醫學救援與應急科技的創新能力。
3、要加快完善應急產業標準體系,加快推進相關標準化技術機構建設,充分發揮標準對應急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
4、要繼續支持應急產業科技發展、健全應急產業創新平臺、攻克應急產業關鍵核心技術。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