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1、打破消費文化的障礙
香水是一種技術產品,更是一種文化產品,香水品牌的經營本身就是文化積淀的過程。與西方人普遍有體味不同,中國人過去并沒有使用香水的習慣,在中國歷史上也找不到香水的文化根源。作為一種本土性的需求,在中國,香水除了賦予身體香味之外,中國消費者通常還關心產品的其他用途。六神花露水之所以能夠成功,就足為它既是香氛,同時也能用來防蚊蟲,在夏天更能夠提神醒腦。因此如何深入洞察中國人,創造出代表中國文化與符合國人需求的香水產品將是永恒的主題。
2、打破產品價格障礙
香水從奢侈品導入日常生活,開始在演繹品位、點綴情趣上充分表現,但是對多數消費者來說,它依然屬于奢侈消費品的范疇。香奈兒及迪奧等國際香水品牌(50ml)價位基本上都在500-1000元人民幣之間。這個價位即使對于白領而言,也屬昂貴。盡管香水是品位和觀念的消費,但畢竟也是一款供個人使用的商品,價格仍然對產品滲透具有重要影響,如何在品牌價值與價格間取得平衡,創造出真正具有高度性價比的香水產品可能是直接刺激消費需求,贏得市場突破與規模提升的重要一步。
3、打破主力購買人群的障礙
從目前狀況來看,香水產品最大的消費群體集中在30歲-50歲的中年女性消費者,許多品牌香水銷售的經驗已經證實了這一點。因為這一年齡段的消費者擁有較高的收人,可以做更從容的選擇。但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看出不溫不火的香水市場其實還遠未成熟,由于消費觀念的影響,真正新興的顧客群還沒有光顧。比如針對男士的香水市場,中國文化講究含蓄,中國男人普遍傾向于選擇香味清淡的香水,所以含香精量倒數第二的古龍香水,可以預見成為中國接受香水文化男士的首選。
4、打破國外香型的障礙
國外歐美品牌的香水非常濃郁,對體味的遮蓋力強,充滿性感的吸引力。中國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比較適合輕盈而簡單的清淡香型,女性喜歡花香型,男性則偏好更清新的香味。特別是近年流行"不香"的香水,香調中以清新的果香和花香最為熱銷,除了頭香較濃郁外,中香和尾香都淡入淡出。因此打破國外香型的障礙,使產品香型與包裝逐漸趨于年輕化,國產香水企業應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將香水表現形式和主流文化充分結合,才能立于優勢競爭地位。
5、打破購買習慣的障礙
在中國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就是,購買的香水多是送給朋友或情人,自己使用的消費者還不到三成。其中旺季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年一次的情人節,約占全年銷售的30%。其中許多香水就專門為熱戀中或者表白愛意的男孩子送禮準備,還有一些情侶會選擇男女對香。但在國外大約20%-30%的銷售額是在11月-12月的圣誕節期間產生,另外有15%是在5月-6月的母親節和父親節的時候。因此,如何創造新的購買契機,提高消費者的自購比率成為推動市場成長的重要因素。
6、打破傳統銷售通路的障礙
在中國香水產品的傳統主銷通路是一線城市的商場百貨店。但另一方面在一些二線城市,香水專柜已成為眾多化妝品專營店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一些本土香水品牌已由沿海、邊遠省份的二線市場,逐步進入化妝品專營店渠道銷售。數量占大多數的國內二線商場頻頻向國產香水品牌伸出橄欖枝,二三線城市專賣店也開始將國產香水作為重要的利潤商品和補充。
7、打破品牌推廣模式的障礙
在國外要讓一款新香水大賣,化妝品公司可能需要為它投人1000萬-2000萬美元,這些錢被用來雇用個調香大師,聘請明星或名人作為代言,接著公司要為這款新香水炮制1個帶異國情調的背景故事,隨即就開始了廣告和促銷的狂轟濫炸。這種商業利益驅動著社會名流和香水工業的完美結合的推廣方式如何行之有效的復制到中國市場,或是另辟蹊徑,演繹出新的品牌推廣模式均是值得探討的話題。
8、打破制造設計的障礙
在國際上香水包裝代表化妝品包裝的皇冠,它往往會運用最新的設計理念,采用最新的制作工藝,由最頂級的設計師設計,由最資深的調香師調配,這對企業的整體創意與產品開發能力均是一個重要考驗。相比之下許多小型國產香水品牌則通過模仿頂級香水的包裝、瓶型、顏色和香味來魚目混珠,部分廠家采用低廉的香精作原料減少成本,自然產品品質無法保正,品牌理念無法展現。如何打破中國本土企業制造設計的瓶頸,真正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是值得中國香水從業者深人思考的問題。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