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感謝您的提問一、鄉村旅游發展現狀鄉村振興戰略為解決"三農"問題作出了總體布局,即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來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而鄉村旅游作為以鄉村社區為活動場所、以鄉村獨特的生產形態、生活風情和田園風光為對象的一種旅游業態,其發展能夠起到農民增產增收、農業多元經營、農村美麗繁榮的作用,因此已經成為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引擎。
在政策推動下,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數據顯示,2012-2017年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人數不斷增加,從2012年的7.2億人次增至2017年的28億人次,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1.2%,增長十分迅猛。
圖表1:2012-2017年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接待人數(單位:億人,%)
同時,鄉村旅游的參與者不斷增多。2016年,全國有10萬個村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單位達290萬家,其中農家樂超過200萬家。而到了2017年,初步統計全國農家樂數量已達到了220萬家。
圖表2:2012-2017年中國鄉村旅游農家樂數量(單位:萬家)
鄉村旅游從業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到2017年,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從業人員達到900萬人,較2015年增加了110萬人。
圖表3:2015-2017年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單位:萬人)
二、鄉村旅游發展趨勢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目前還存在著如產品形式比較單一缺乏特色、同業競爭現象嚴重;部分地區、標準化品牌性差等諸多問題。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性發展,鄉村旅游服務未來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要通過增加農民參與度的方式來保護農民的利益,通過增加農民參與到鄉村旅游的自覺性和自愿性使其能夠參與決策并分享相應收益。
第二,各地要依托本地不同的自然稟賦、產業基礎、歷史文化、發展趨勢保持原貌加以開發。在發展鄉村旅游要將旅游產品與農業的產業環節進行銜接以此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鄉村旅游產業鏈從而推動農業三產的融合。
第三,要盡快建立鄉村旅游標準體系,這個體系應該包括旅游度假村、旅游景點民俗接待戶的服務標準,特色產業的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鄉村旅游發展開發的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修復的技術標準、開發設計標準、效益評估標準等。同時通過調查研究、適當培訓、市場營銷、加強管理來提高服務質量和品牌化建設。
第四,要利用現成的網絡架構形成免費版的政府鄉村旅游宣傳網站平臺,實現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實施運作。同時在平臺聯網數據共享的基礎上,通過匯集大數據并設計形成有效的分析模型,以此為基礎使得旅游資源實現合理而有效的配置,同時通過景區景點細分、設置游客上限閾值等功能建立景區景點客流量實時監控預警機制從而提高景區調度和管理水平。
最后,要通過創新發展來挖掘鄉村旅游背后的鄉村文明,在鄉村旅游的規劃設計、建筑開發、經營管理、旅游產品設計等諸多方面凝練鄉土特色、弘揚鄉土文化、挖掘鄉村記憶、保護鄉村原生態環境從而使得鄉村文明得以自然傳承和發展;同時也要引導和激發居民對本地區、本民族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的認同感與自豪感,以此形成自發保護鄉村文明的內在動力和長效機制。
三、如何做鄉村旅游景點服務
1、打破傳統的產品思維,把鄉村旅游做成居游共享的項目傳統的鄉村旅游是一個小旅游的概念,要么是把鄉村旅游做成簡單的農家樂,要么是把鄉村旅游做成一個單純的景區。在休閑度假時代,鄉村旅游不再是一個旅游的概念,而是"旅游 "的概念,是在旅游引領下的鄉村全域、全面、全民、全時發展。如果說對于一個大城市來說,搞全域旅游有點難度,對于鄉村來說,全域旅游恰恰是最好的實踐沃土。因為鄉村的多規合一是最容易實現的,鄉村的多部門協調也是最容易實現的,鄉村的全要素統籌開發也是最容易操作的。所以,在鄉村進行全域旅游,必須打破傳統的產品思維,從居游共享的角度來落地每一個項目。以停車場為例,在鄉村全域旅游建設過程中,每一個停車場的車位都要考量到居民使用和游客使用的便利,讓停車場既能服務于居民日常生活,也能服務于自駕游客。
2、打破對大項目的盲目追捧,把鄉村旅游做成小而精的標桿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小而美的項目。如果大家都去做大而全的項目,勢必會讓一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因為過度投資的背后就是重復投資,重復投資的背后就是同質競爭,同質競爭必然帶來行業的受損。在很多鄉村旅游發展比較落后的地區,領導急于做出成績,習慣在行政主導下引進大項目,這樣的做法,如果是在鄉村旅游發展初期,可能是適合的,因為大項目可以快速形成區域性的競爭力。但是,在中國旅游業已經進入相對成熟發展時期的條件下,很多地區的旅游目的地格局已經相對穩定。一個鄉村要在區域競爭中形成優勢,就不能再靠引進大項目了,因為大項目本身的同質化競爭也非常嚴重。唯有小而精的項目能夠幫助鄉村旅游建立起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3、打破旅游和農業的界限,把農業項目做成小而精的旅游項目我國的大多數鄉村都還保留著傳統農業的根基,農旅融合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途徑。以農莊為例,就是農旅融合的最好載體,農莊里的水果不僅可以采摘,還可以二次加工做成食品和飲料。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在農莊周邊建設小而精的民宿項目,通過民宿來形成地方特色,植入民風民俗,形成留客的住宿體系,并且通過住宿來增加游客的二次消費。在鄉村農旅融合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抓手,就是鄉村廊道。鄉村的旅游資源一般都是比較碎片化的,只有通過廊道可以將碎片化的旅游資源串聯起來,讓游客在鄉村廊道中享受慢游之美。
4、打破淡旺季的限制,把節慶活動變成鄉村旅游的常態活動是鄉村旅游的一個重要亮點,活動也是傳承鄉村文化的活態產品。節慶活動的存在也為鄉村旅游的線路串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節點。除了景區、民宿、交通,再加上活動之后,鄉村旅游線路就會變得更加豐富,對游客的吸引力也會進一步增強。節慶活動還能豐富鄉村旅游的品牌體系,鄉村旅游的品牌體系比較復雜,村鎮政府有自己的營銷平臺,農戶有自己的營銷平臺,投資企業也有自己的營銷平臺。而鄉村旅游的競爭要求,決定了整體品牌的打造是一種必然,借助節慶來打造鄉村旅游的整體品牌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