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1、行業發展現狀簡析
2011年,國內爆發"假血燕事件"。燕窩消費者聞燕色變,隨即中國即限制燕窩進口。不少燕窩品牌消失于市場,行業格局重新洗牌。這兩年,進口燕窩才陸續恢復。2013年馬來西亞成為首個獲準輸往中國的燕窩出口國,2014年11月20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質檢總局關于進口印度尼西亞燕窩產品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準予符合檢驗檢疫要求的印度尼西亞燕窩產品進口,使印度尼西亞成為目前我國第二個對燕窩產品開放進口的國家。
國家檢驗檢疫局規定只有印尼和馬來西亞的燕窩才可以正規進口,現在泰國也有一家單位能進口,但是國家質檢總局網站還沒顯示,也就是一般貿易進口。而且進口燕窩的加工企業和燕屋都必須要在國家質檢總局有在華注冊登記,有備案的企業名單才可以進口。
2017年,是燕窩行業和燕窩消費市場發生轉折的一年。據相關統計,2014年中國的燕窩進口量僅3噸,2015年進口量達到22噸,2016年進口量40噸,2017年總進口量超過80噸,僅2017年一年的燕窩進口量,即超過了前三年的總和。
2、行業發展前景簡析
對目前有人對燕窩營養價值的質疑,由國燕委(全稱為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燕窩市場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18燕窩行業年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梅地亞中心召開。發布會由國燕委理事長馬增俊先生主持,邀請多位相關領域專家包括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診斷學會委員教授楊毅玲、馬來西亞國家大學醫學院副教授蔡建輝、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李紅衛、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副教授李耿、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高級顧問郭力生、馬來西亞農業參贊阿茲米,以及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社、騰訊新聞、消費者日報等知名媒體共同論證燕窩獨特與珍貴的營養價值。
燕窩的食用在我國具有穩固的消費基礎,古人將燕窩奉為八珍之首,自明朝開始就是達官貴族的滋補養生之選。紅樓夢》中記載"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前瞻認為,隨著以燕之屋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以及國燕委向消費者傳遞正確的燕窩認知,燕窩市場將迎來新的高潮。
3、行業消費群體簡析
據國燕委大數據統計,隨著年輕消費人群的進入,即食燕窩產品受到更多主力年輕消費人群的喜愛,從2015年到 2017年三年間,燕窩交易上漲了30倍左右,燕窩消費已經從傳統的女性食用慢慢被更廣泛的人群接受。數據還表明:26-30歲左右的人群成為燕窩主力消費人群,值得注意的是,18-25歲的90后人群已經躍居消費人群的第二,燕窩滋補年輕化趨勢十分明顯。
統計顯示,目前燕窩消費人群仍然以南方為主。江、浙、廣為最大的消費省份。北方地區以:山東、北京、河南、河北為主要購買區域,這也跟我國各省的經濟發展水平分布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燕窩人群成交轉化因素中,"價格"和"品牌"是消費者選擇的最重要的2個點。消費者對品質及口碑關注度上升,明星代言及官方認證因素占比偏小。可以看出,消費者在選擇燕窩產品的時候,更趨于理性化。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