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從國際來看,美、英、日、韓等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都超過了15%,成為本國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從國內來看,北京、上海、廣東、湖南、云南、湖北等省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當地經濟比重均已接近或超過5%,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日益突出。當前,文化已逐步提升到與資本、資源、管理等其他戰略要素相同的地位,成為發展中的關鍵要素之一。
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文化產業政策和發展戰略已經成為提高國家和城市競爭力的主要路徑,文化產業政策被許多國家和地方政府賦予高度期望。由于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的不同,文化產業的發展在各個國家受到不同的政策引導。
(一)美國: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是美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產業之一,據統計,美國非營利性文化藝術產業每年直接或間接拉動的經濟效益為369億美元,提供130萬個就業機會。文化藝術表演、藝術博物館、影視、圖書、音樂唱片等行業都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美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依賴于知識產權制度,特別是版權制度的保護,版權產業成為美國文化產業中的核心部分。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為了保護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措施,不斷加強版權保護,有效地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進而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美國的版權制度對文化產業特別是版權產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首先,有力地打擊和遏制了盜版行為的蔓延;其次,促進了美國國際版權貿易的快速發展,使美國版權產品迅速占領國際市場,并取得強大的競爭優勢;再次,促進了文化產業的成長和壯大,使之成為美國國家財富和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
(二)歐盟:追求多民族文化的生態平衡 歐盟作為一個統一體,強調文化與社會發展的一體化,把文化一體化當成推動歐盟一體化的重要措施,同時強調文化一體化并非同質化,而是保持和發展各成員國的文化差異化。共享和差異成了歐盟文化產業的第一個顯著特征,最終追求多民族文化的生態平衡。
為滿足社會公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歐盟國家對文化體制和文化政策進行了改革和調整:一是加大資金投入,《2000年文化發展綱要》實施期間(2000-2006年),整個歐盟文化投入總金額超過23億歐元,用于發展文化創造,文藝傳播,跨文化對話,豐富歐洲人民的歷史文化知識;二是奉行文化多樣性原則,鼓勵各民族文化共同發展;三是引入競爭機制,提高效率,使歐盟各國文化產業各領域呈現出多元化格局。此外,歐盟還通過金融扶持、政府直接資助電影市場、獎金扶持、影視文化管制等政策,鼓勵和刺激電影產業的發展。
(三)英國:發達的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是英國經濟最具活力的部分,規模與金融業相當,是英國六個戰略經濟產業之一。從行業看,建筑、視覺表演藝術、軟件游戲與電子出版發展最快;音樂產業是英國文化產業的支柱之一,在世界上的地位僅次于美國,其出口利潤甚至大于鋼鐵的出口。從地區看,倫敦地區和英國東南部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最為發達。
(四)德國:卓越的會展業 會展業是德國文化產業中的亮點,在國際上150個重要的專業博覽會中,大約有2/3是在德國舉辦。最負盛名的有漢諾威計算機博覽會(CEBIT)、法蘭克福消費品博覽會、科隆五金展、柏林國際旅游博覽會、慕尼黑國際建筑機械博覽會、紐倫堡國際玩具博覽會等。德國會展業的年均營業額約23億歐元左右,參展商和參觀者為博覽會的支出超過85億歐元。各類展會的蓬勃發展帶動了系統的會展產業鏈的發展,德國每年有近10萬人從事與博覽會有關的工作,綜合經濟效益達205億歐元。
(五)法國:政府大力維護民族文化 法國文化產業規模巨大,尤其是與"內容"相關的文化產業規模相當可觀。全國有136種法文日報,年發行總量90億份。電影觀眾保持在每年1.85億人次左右。法國的戲劇、博物館與歷史名勝是文化行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約有5萬場戲劇演出,分布在國家劇院、全國戲劇中心、國立劇院和私人劇院,吸引著800萬固定觀眾。法國約有1200座博物館,每年吸引幾千萬參觀者。法國政府在發展文化產業上并不完全依賴市場的作用,而更相信國家的扶持和庇護。政府每年都撥出幾十億法郎用于興建圖書館、博物館、劇場等文化設施。這些資金先由政府撥給文化部,再由文化部分配給各施工項目。
(六)日本:官民結合促成良性循環 日本的文化內容產業已成為高成長產業,早在2000年,日本的內容產業市場規模就已達到11兆日元,在海外的市場開拓規模達到3258億日元,漫畫、動畫、游戲軟件等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內容產業已在世界頗有影響。目前,世界的動畫片中65%為日本動畫片,在歐洲上映的動畫片中日本動畫片占80%,日本向美國出口的動畫片金額是其對美國出口鋼鐵總額的3倍。
官民結合、互相協作,是日本內容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特征。日本內容產業的發展不是單方面依靠政府,而是在政府的指導和民間的協調下發展。日本政府把動畫片當作一項重要的出口產品,同時更把它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化形式來培養。多年的經營已經使日本動畫文化深入人人心,動畫俱樂部隨處可見。
(七)韓國:文化立國戰略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韓國大力調整經濟結構,把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發展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提出"文化立國"的方針,最終目標是把韓國建設成為21世紀文化大國、知識經濟強國。韓國政府主要實施以下措施:一是加強立法立規,建立健全文化產業發展的管理機制;二是確保文化產業發展資金的供給,通過加大國家財政投入、設立專項基金等保證了文化產業發展;三是大力開拓國際市場,以中國、日本為重點,把海外市場作為利潤增長點;四是建立獎勵機制,加大對影像、動漫、音樂等重點文化領域的獎勵力度。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