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感謝信任,經過對市場需求、化妝品下游行業發展及原材料產品供應的研究分析,前瞻認為:未來我國化妝品原料的進出口貿易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主要體現在一下幾方面原因。 現階段隨著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們對身體健康、面部護膚等的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需求也顯著增加。市面雖流傳:“韓國有整容術、日本有化妝術、中國有美圖”但是,隨著人們肌膚深層關注度的增強,消費者對化妝品原材料的成分構成及安全性要求不斷提升。進出口原材料經過嚴格的國家標準的質量把控能夠保障產品的安全性,隨著我國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加,國際知名化妝品品牌紛紛在國內設立中國分部并設廠生產,對化妝品的原材料都有較大規模的需求。化妝品原料包含天然油脂、合成油脂、粉質、膠質和表面活性劑幾種常用原材料,原材料的進出口貿易有利于發揮比較優勢,形成資源互補,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安全性和對皮膚的無刺激性要求的同時更能夠為國內外化妝品產品的生產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需求量較大。 從世界范圍來看,精細化工基本形成了以德國拜耳、巴斯夫和美國杜邦、陶氏化學等為代表的壟斷競爭格局。而杜邦、陶氏化學、拜耳、巴斯夫、埃克森美孚、殼牌、贏創工業等國外企業都在我國精細化工領域進行了投資。與化學工業較為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精細化工產品的整體技術水平仍然偏低。精細化工行業的核心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高性能、功能化和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產品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相比于國外精細化工業的發展我國精細化工行業集中度低,企業多而分散,生產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而發達國家的60%以上的精細化工率水平使得我國的精細化工產業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