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前瞻網>專題>觸控生活:觸動精彩 觸動世界 觸動未來 >媒體報道
中國手機產量全球份額超60%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趙波在今日召開的“2011中國信息產業經濟年會”上表示“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國。而在產業發展方面,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手機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軟件、品牌制造的產業結構。”。2010年,中國手機生產量為9.98億部,今年同比增長36.5%,中國手機生產量占全球總量超過60%。
趙波指出,中國擁有全球最大運營商,最大的電信設備設備商,最大的用戶市場與最大的代工生產企業,但卻沒有一個能夠引領整個產業發展,具備主導地位的標桿性企業,沒有建立符合智能手機產業發展模式的整合生態系統,這也將成為中國手機產業未來發展的重點。
培育標桿性企業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移動互聯網加速滲透,而智能終端成為移動業務發展最重要的支撐平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于種種原因,中國手機制造業一直在緊緊追隨國外主流企業,而我們要實現這種超越,就需要培育標桿性企業來主導產業發展。
趙波指出,要培訓標桿性企業必須堅定不移的走創新之路。他認為,移動通信技術正在從3G向4G跨步,移動互聯網已成熱點,僅僅依靠廣域的互聯網是無法支撐未來發展需求,對網絡的支持,一定是3G+4G+寬帶互聯網。
而在軟件方面,要滿足云計算發展要求,運用軟件與平臺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并推進內容服務的創新,包括應用模式,商業模式,尤其是中國企業,需要結合中國的文化背景,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滿足有所創新。
同時,他還表示,中國手機產業要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那么,如何去做?趙波認為主要通過兩方面的整合。一個方面是圍繞產業鏈的垂直整合,終端制造產業、軟件企業、運營企業,能夠在軟硬件配備上加強運營,促進產業向軟件+硬件+服務的模式轉型,通過加強與ODM,OEM合作,推動產業鏈的整合。另一方面,加大核心研發,完善我國智能手機的產業鏈,對核心技術研發投入。尤其是芯片技術,國內芯片廠商與國外企業在技術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國內企業也開始快速進入,有自己的設計與解決方案。另外,國內企業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對手機軟件的研發。
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平臺
在終端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終端企業之間的市場爭奪也由最早的產品設計逐步轉移到知識產權上。在全球范圍內,主流的終端廠商已經開始圍繞知識產權展開了對市場的爭奪,而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蘋果、三星、HTC的專利訴訟。
趙波認為,隨著國內終端廠商快速走向海外,同樣也將面臨專利的問題。“我們要建立完善的手機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積極應對各種手機的專利訴訟,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同時堅決反對利用市場的優勢,和技術優勢來形成不公平的競爭。”他說。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