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前瞻網>專題>2014年中國文化產業園區會議
2014中國文化產業園區會議召開 前瞻產業研究院為文創產業做出新貢獻
清華大學新經濟與新產業研究中心和前瞻產業研究院日前在京聯合主辦了“2014年中國文化產業園區年會”,組織各行業專家對文化產業園區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年會作為一項面向全國的公益事業,自創辦以來一直得到國家高層、各級政府和業界精英大力支持。前瞻產業研究院作為一家市場研究咨詢服務機構,能夠獲得會議主辦權,表明其在產學研界的領先地位已經受到行業內外的廣泛認可。
前瞻產業研究院院長陳越凌、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黨組書記、執行主席龍宇翔;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金元浦; 國家外國專家局原副局長、中國創意產業聯盟副主席張宇杰;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宣傳部部長肖平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位文化產業界的精英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文化與經濟的未來發展方向和趨勢。
自2011年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以來,文化產業如沐春風,受到空前關注,并且迅速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各地更是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大力興建文化創意產業園,一時間產業園遍地開花。然而產業園區大躍進式發展的背后,是文化創意產業仍然薄弱的發展現狀。
前瞻產業研究院針對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及其細分領域做過深入研究,形成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在年會上被廣泛引用,成為支撐專家學者建言獻策的理論依據。出席會議的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指出,各種文化產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對此既要看到文化價值所在,也要客觀對待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課題組副組長、天津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會長杜金皋在年會上指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園區同質化嚴重,園區發展產業定位缺失;二是變相搞房地產開發;三是硬件不完善,物業管理不到位;四是是軟件和服務不到位;五是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缺乏上下游產業的支撐;六是開發成本高,資源浪費嚴重;七是創意人才缺乏,知識產權缺乏。他強調,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建立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一套科學的標準化評價指標體系。
據介紹,各地政府指定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振興規劃”、“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審定管理辦法”只有定性原則,量化標準缺失,伸縮性大,難于掌握。即便是文化部2010年7月出臺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管理辦法》也僅對數量提出了要求,規定園區內文化企業數量占園區企業總數不得低于60%。因此,制定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標準化及評價體系,是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基于此,中國文化產業園區年會發布了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牽頭、前瞻產業研究院獨家承編,中國經濟年鑒社出版發行的《2013中國經濟年鑒——文化創意產業卷》。前瞻產業研究院利用自身在行業細分領域的研究優勢,為這部巨作的出爐貢獻了大量精確詳實且具有前瞻性的數據圖表和分析文字。文獻就如何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標準化評價體系”和“文化創意企業價值評估體系給出了可行方案。
其中,產業園區評價體系由“園區建設總體引導指標、園區建設硬件服務指標、園區建設功能軟件指標、園區發展創新驅動指標、園區發展資本驅動指標、園區發展綜合效益指標”六大要素指標構成,并細分為23個基本指標和82個子項指標。年會還強調,該評價體系將為政府測評產業園區發展水平提供決策依據。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