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前瞻網>專題>全球模具材料及配件應用交流大會
締造制造業強國須模具先行
模具制造行業在產品制造體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其發展水平決定了制造業整體水平。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模具工業已形成門類齊全、具有相當規模和技術水平的產業體系,模具制造技術水平總體進步很大,有些產品已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行業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我國政府一直重視模具及其加工技術和設備的發展。20多年來,模具及其制造技術和設備一直被作為重點內容列在《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之中;新近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五個五年規劃綱要》,將模具列入到了制造業發展重點方向中;模具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工信部名義發布,列入機械工業系列規劃之中;工信部發布的“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不但把模具明確作為基礎產品重點發展而且將模具視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基礎與保障;在商務部編制的《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十二五”發展規劃》中也將“模具”列入專項規劃。
截至目前,我國的模具行業可以生產制造業所需要的幾乎全部類型的模具,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模具工業體系,并計劃重點發展大型、精密、復雜、高效、多功能復合模具和高速多工位級進模、連續復合精沖模等模具、C級車車身模具制造技術。
近10年來,我國模具工業一直保持著快速發展的態勢,2002-2011年行業總產值增速保持在19%以上。2011年我國模具制造行業的產能增加,行業的銷售利潤和銷售收入均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在新的統計口徑下,國家統計局統計,2011年模具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589家;實現銷售收入1639.88億元,同比增長27.35%;實現利潤總額107.10億元,同比增長13.76%;行業資產規模達到1394.82億元。
從地區來看,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是我國兩大模具制造基地和銷售集散地,兩大地區競爭激烈。從企業性質來看,2011年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的數量、收入和利潤比重分別達到40.97%、44.95%和48.35%,在我國模具制造行業競爭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
同時,隨著我國的模具制造技術水平的發展,目前國產模具已部分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我國模具在國際采購格局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模具出口額超過3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6.87%,我國模具進口額連續七年在19-22億美元;2012年上半年,我國模具行業出口模具達17億美元,增長24%,經濟運行總體仍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按模具種類分,進出口最多的是塑料橡膠模具,分別占進出口總額的54.33%和66.72%。其次是沖壓模具,分別占進出口總額的40.33%和25.12%。在全球模具需求總量下降的情況下模具出口仍舊逆勢而上,我國模具行業仍持續具有競爭力。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汽車、家電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必將帶動我國模具制造行業的蓬勃發展,模具產品也將朝著更加精密、復雜,模具尺寸更大、制造周期更短的方面發展,并要求模具制造技術能夠更好的體現信息化、數字化、精細化、高速化、自動化。前瞻產業研究院模具行業研究員章誦蘭預計,到2015年,我國模具制造行業的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3000億元。
另一方面,隨著模具工業全球化布局的發展,世界模具制造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近年來,日本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模具生產國家,加快了向海外發展的步伐;模具在其國家工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呈現出不斷下降的態勢,但是日本和美國模具在全球的高端產品仍然占據著重要地位。隨著發達國家模具制造重心向以我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轉移,國內模具制造業成長迅速,但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的競爭狀況。
我國模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秦珂指出,隨著我國模具進出口量的增多,進口模具的維修、國產化以及三資企業對高精密配套模具配件的需求日益增多,許多模具配件制造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優化產品,但與需求相差甚遠。
秦珂認為,國產模具產品與國際上模具配件同行相比,日益凸顯出低端產品供大于求、高端產品競爭力不強、為精密模具配套的產品品種較少、結構性矛盾突出;核心技術不足、產品品質不穩定;擴展較為粗放、特別是精密零件產品沒有形成品牌、產品的技術標準沒有形成等方面的不足。因此,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我國模具行業的發展仍任重而道遠。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