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前瞻網>專題>ITS——由高鐵信號燈說起
ITS在中國
一、中國ITS發展概述
國內的ITS發展可以分為前期階段、發展階段、成熟階段三個階段。
1.前期階段——主要以緩解交通需求矛盾,提高交通通行能力為目標。典型的技術措施包括主干道路網(含高速公路、快速路)實施交通監控,完善道路網功能;收費道路實施電子化收費;主要道口實施信號燈優化配時及多相位信號控制;實施電子抓拍和電視監視;實施公交優先道路及優先信號;公交線路智能調度系統及信息服務系統建設;交通行業集成通信系統建設等。
2.發展階段——主要以在綜合信息網絡平臺下,形成信息管理、信息通信、信息服務子系統,實現交通信息雙向交互,實施交通指揮、控制,以減少堵塞時間、降低交通事故、出行便捷及保護環境。該階段的主要技術措施包括城市信息管理系統、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統、網絡環境下的電子收費系統等。該階段的標志是,開始行業應用大系統的建設,信息得到較為充分的整合。
3.成熟階段——以ITS的發展推動信息化社會的進程,創立新產業,開拓新市場。
該階段的主要技術措施包括:在城市綜合交通實現規劃、管理、運營智能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全國各交通方式的綜合運輸規劃、管理運營智能化;城市交通結構趨于合理,公交運量占較大比重;完成車輛之間通信系統;成批生產電動汽車、環保車輛及智能車輛。該階段的特征是全面建立社會化智能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形成ITS新產業。
二、中國ITS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的智能交通系統已從探索進入到實際開發和應用階段。
從公路智能交通系統看,主要應用在城市內部交通和高速公路兩方面:在城市內部交通方面,北京實施了“科技奧運”智能交通應用試點示范工程,廣州、中山、深圳、上海、天津、重慶、濟南、青島、杭州等作為智能交通系統示范城市也各自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在高速公路方面,2007年底,中國內地已有27個省區實現了省區內不同范圍的收費系統聯網。京津冀,長三角地區正逐步展開跨省區的收費系統的建設,其中北京市已經基本完成了有關建設任務。在民航和鐵路方面,智能化建設已經形成完善的體系。
從產業規???,目前國內從事智能交通行業的企業約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監控、高速公路收費、3S(GPS、GIS、RS)和系統集成環節。
1.技術層面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智能交通研究開始于70年代末,首先是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交通信號控制的研究與開發。
80年代后期,我國開始了ITS基礎性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包括優化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信號采集、駕駛員考試系統、車輛動態識別等;90年代開始建設交通控制中心或交通指揮中心,并開展了駕駛員信號系統、城市交通管理的誘導技術等方面研究。目前我國己經建立并且開始應用的智能運輸系統包括十幾個方面內容。
近年來,我國的ITS研究、開發及應用都取得了顯著成果,例如上海城市交通各部門在應用ITS高科技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各部門根據自身的特點;研究開發了許多科技成果用于交通領域中,如道路交通流量的實時自動采集技術、交通管理的SCATS系統;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以及公共交通的智能管理系統等,都為交通規劃在ITS技術方面的全面應用奠定了基礎。
2.投資層面的發展現狀
智能交通產業的發展速度和方向與交通設施的建設情況密切相關。公路和城市路網的新建、改建、優化都將帶動智能交通領域投資的增加。“十五”期間,ITS投入逐漸加大。據科技部統計,示范工程專項調動項目參與單位投入資金達15億元以上,但投資主體主要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國的一些企業積極性也較高,但因缺乏總體協調機構和投資機制,政府與企業間溝通不夠,ITS尚未形成IT業中重要產業。
2007-2009年,我國智能交通管理系統行業年投資金額總體呈現上升趨勢,累計投資達83.92億元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高于同期GDP增長水平。
2007-2009年我國智能交通管理行業投資總額(單位:億元)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