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
二、形勢分析
“十二五”是安徽科學發展、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推進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省交通運輸行業必須搶抓機遇,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統籌兼顧好加快發展和轉型發展的關系。
(一)形勢要求。
1.經濟社會平穩快速發展,要求交通運輸擴大供給規模。據預測,2015年全省GDP將超過2萬億元,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全省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經濟增長呈現消費、投資共同推動的格局,對交通運輸的需求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預計“十二五”全省公路客貨運量和客貨周轉量將保持較快發展速度,年均增長可達9%-13%左右。民航旅客吞吐量仍將保持快速增長趨勢,年均增長可達20%左右。經濟社會持續平穩快速發展,要求擴大交通基礎設施供給規模,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加強各種運輸方式協調和銜接,提高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
2.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要求交通運輸提供支持保障。產業調整和升級,要求進一步加強綜合運輸通道建設,建立與長三角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產業轉移提供交通運輸保障;加快長江黃金水道的開發和利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運輸效率,促進生產要素的低成本、高效流動;切實提高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運輸服務水平和質量。
3.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要求交通運輸強化均等服務。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需要進一步擴大農村公路網絡覆蓋面,提高農村客貨運服務的安全性、舒適性、便捷性,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提供可靠的運輸保障,實現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進程,促進城鄉發展良性互動。
4.加快“兩型”社會建設,要求交通運輸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兩型”社會,要求交通運輸行業高度重視能源、資源和環境對交通運輸發展的剛性約束,處理好加快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加快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優化交通運能結構,提升交通科技和信息化水平,努力實現交通運輸節約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二)需求預測。
1.公路、水路客貨運輸量。
(1)公路運輸。預測到2015年,安徽省公路客運量23億人次,旅客周轉量1510億人公里,比2010年分別增長50%、50%,年均分別增長8.45%、8.45%;公路貨運量29億噸,貨物周轉量7130億噸公里,比2010年分別增長58%、42%,年均分別增長9.6%、7.3%。
(2)水路運輸。根據安徽省主要航道的運量分布及港口吞吐量發展趨勢,預測到2015年,安徽省水路貨運量達4億噸,水路貨運周轉量達1650億噸公里,比2010年分別增長24%、46%,年均分別增長4.4%、7.9%;水路客運量達200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44%,年均增長7.6%。
2.主要公路交通通道。
根據對全省國省干線公路(含高速公路)網絡交通量的預測結果(見附件2),未來安徽省主要公路交通通道有:合肥—南京通道、合肥—六安通道、合肥—巢湖—蕪湖—宣城通道、合肥—蚌埠—徐州通道、合肥—銅陵—黃山通道、合肥—安慶—景德鎮通道、滁州—淮南—阜陽通道、北沿江通道、南沿江通道、亳州—阜陽—六安—安慶通道、隴海通道和淮北(宿州)—阜陽通道等。
3.港口吞吐量。據預測,到2015年安徽省港口貨物吞吐量將達4.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90萬標箱,比2010年分別增長38.5%、305.6%,年均分別增長6.73%、32.3%。
預測到2015年,蕪湖、馬鞍山、巢湖、安慶、銅陵、池州、滁州、合肥、淮南9個主要港口吞吐量都將超過1000萬噸,其中蕪湖港9300萬噸、馬鞍山港7000萬噸、巢湖港6100萬噸、安慶港4600萬噸、銅陵港4500萬噸、池州港4000萬噸、滁州港2200萬噸、合肥港1900萬噸、淮南港1700萬噸。
4.民航機場吞吐量。預測2015年安徽省航空旅客吞吐量將達1250萬人次,航空貨郵吞吐量達10萬噸,分別為2010年的2.9倍、3.0倍,年均分別增長24%、25%。
(三)階段特征。
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良好態勢,有利于改善安徽交通運輸行業發展宏觀環境;皖江城市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等區域性規劃的全面實施,有利于拓展安徽交通運輸發展空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有利于推進安徽交通運輸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加快內河水運發展的戰略決策,有利于優化交通運輸的發展結構。與此同時,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投融資政策等方面的深層次矛盾將進一步凸顯,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綜合判斷,“十二五”時期,將是安徽省交通運輸業加快建設的關鍵期、全面提升的機遇期、發展方式的轉型期和深化改革的攻堅期。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