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前言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當前,全球經濟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科技發展正孕育著新的革命性突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選擇。面對世界經濟格局的變革與調整新趨勢,國家著眼于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及時作出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決定,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建設幸福廣東的重要舉措和突破口,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確定了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LED)、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領域作為我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根據《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部署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粵府〔2011〕87號)的要求,為進一步推動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特編制《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本《規劃》是我省“十二五”重點專項規劃,是我省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指導性文件。
一、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
(一)發展基礎。
近年來,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日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產業規模位于全國前列。2010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達1.1萬億元,增加值2800億元,居全國前列。其中,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約4848億元,增加值約1212億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量約占全國的40%,居全國首位,部分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液化天然氣(LNG)客車車型已開始批量生產;LED封裝產量約占全球一半,2010年全行業總產值約800億元;生物醫藥成為我省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各項經濟指標居全國前列;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發展迅速;軌道交通裝備、航空等產業技術進步和發展速度走在全國前列。
2.掌握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LED三大領域共申請專利18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300多項,取得突破性技術50多項。如廣晟數碼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音頻編解碼技術規范(DRA)”成為國家標準和國際藍光光盤標準。東莞宏威數碼機械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條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順利投產。深圳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自主建造的國內8.5代液晶平板顯示(TFT-LCD)生產線成功試產。在新材料領域,取得了納米冷陰極及其器件制備、木質素磺酸鹽資源化高效利用的改性技術、新型高分子光電功能材料及發光器件制備、微膠囊電泳顯示的電子紙制備等重要成果。
3.擁有一批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培育發展了一批核心競爭力較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骨干企業,華為、中興、廣晟、TCL、彩虹、金發科技、風華高科、比亞迪、晶科電子、達安基因等公司已分別發展成為我國電子信息、改性塑料、電子元器件、電動汽車、大功率LED芯片、分子診斷行業的龍頭企業。廣藥集團、聯邦制藥、三九醫藥、麗珠集團、康美藥業等發展成為生物醫藥領域的優勢骨干企業。中山明陽電器成為國內風電領域的主要設備供應商之一。
4.初步形成產業集聚發展態勢。珠三角地區已成為全國半導體照明、新型顯示、太陽能光伏和生物醫藥產業的集聚地。其中,廣州成為全國信息、軟件、生物、新材料產業基地;深圳成為全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電動汽車等產業基地;深圳、佛山、東莞、河源等地成為太陽能光伏產業聚集地。新一代通信、新型顯示和軟件業已發展成為規模超千億元的大產業。
但同時必須看到,我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還處于培育階段,仍存在產業鏈尚不完整,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較低,產業同構化明顯,市場有待培育,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有待加強等問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