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二五”工業設計產業發展規劃
為貫徹落實工信部等11部委《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工信部聯產業〔2010〕390號)以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有關批示精神,明確“十二五”期間我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目標和重點任務,指導我省工業設計產業健康快速發展,使工業設計在我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升級發展、實現工業強省戰略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重要的作用,編制本規劃。規劃期為2011—2015年。
第一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工業設計發展概況
工業設計是以工業產品為主要對象,綜合運用科技成果和社會、經濟、文化、美學等知識,對產品的功能、結構、形態及包裝等進行整合優化的集成創新活動。作為面向工業生產的現代服務業,工業設計產業以功能設計、結構設計、形態及包裝設計等為主要內容。與傳統產業相比,工業設計產業具有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等特征。作為典型的集成創新形式,與技術創新相比,工業設計具有投入小、周期短、回報高、風險小等優勢。作為制造業價值鏈中最具增值潛力的重要環節,工業設計對于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都將發展工業設計上升到國家戰略予以重點扶持。以寶馬、奔馳、蘋果、索尼、三星為代表的世界知名企業及其主要產品是工業設計的典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迅速,到目前,全國專業工業設計公司已超過1200家,直接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主要集中分布在環渤海經濟圈、長江三角地區和珠江三角地區。
大力發展工業設計產業是當前我省實現工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關鍵環節,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發展軌道的必然選擇。2010年四川在全國率先將推進工業設計發展做為政府專項職能寫入“三定”方案,并出臺《關于加快我省工業設計發展的指導意見》。四川工業設計發展步入快車道。
第二節 發展基礎
一、西部中心區位優勢
四川位于西部中心位置,具有明顯的承接產業轉移與輻射西部的區位優勢。成都作為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已具備較好的工業設計市場基礎、技術基礎和產業化基礎。成渝經濟區與天府新區的高速發展、綿陽科技城、德陽重裝基地、攀枝花釩釩之都等的快速發展,也為工業設計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較強的工業基礎
我省工業產業集聚水平不斷提高,園區工業增加值占全省比重達到60.5%,為工業設計產業集聚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與條件。“十一五”期間我省工業產品競爭力明顯提高,涌現了一大批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的優勢產品。國家、省、市三級企業技術中心體系完善,擁有一批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與工程技術中心以及一批校企共建的工業設計科研機構,為工業設計產業的高端發展、打造“四川設計”品牌提供了支撐。
三、工業設計企業與園區初具規模
我省工業設計企業已初具規模,擁有各類工業設計企業百余家,部分工業企業建有工業設計中心,白酒行業“六朵金花”、長虹集團、全友家私等企業的工業設計能力在行業內處于國內領先地位。2010年,我省工業設計實現產值過億,產業規模在西部處于領先地位。工業設計園區逐步發展,園區公共服務不斷完善,為工業設計形成和發揮產業集聚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專業人才優勢突出
我省開辦工業設計專業的高等院校有6所,每年為設計行業培養輸送本科生上千名、碩士及博士研究生上百名,人才培養與儲備居西部第一、全國前列。四川大學和西南交大在工業設計教學、科研和設計能力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五、文化底蘊深厚
四川獨特的歷史文化與地域文化源遠流長。在新興工業化的進程中,我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大量工業產品也融入了四川文化底蘊,形成了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名優產品、品牌和優秀設計師。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及蓬勃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將成為我省發展工業設計、推進“四川制造”向“四川創造”躍升的助推器。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