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質勘查規劃(2011-2015年)
第四章 基礎地質調查
一、區域地質調查
——1:25萬區域地質調查 規劃新開阜陽市、淮北市、靈璧縣3幅,調查面積46558 km2(其中約12200 km2為鄰省),實現1:25萬區域地質調查覆蓋全省。
——1:5萬區域地質調查基本覆蓋大別山區、皖南山區和長江中下游基巖區,重點開展皖南空白區調查,新開圖幅30幅,調查面積13200 km2。
二、區域地球物理調查
——1:2.5萬和1:5萬安徽省西北部地磁、重力測量,面積6912 km2。
——1:2.5萬和1:5萬蒙城~固鎮-懷遠地區地磁、重力測量,面積1291 km2。
——1:5萬大關、廬江、孔城、礬山鎮幅綜合物探調查,面積1760 km2。
——安徽沿江成礦帶區域重、磁、電深部地質礦產調查,面積2000 km2。
三、區域地球化學調查
——1:25萬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 重點開展亳州-淮北地區、阜陽地區、六安東北部及屯溪盆地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調查面積35497 km2。探索土壤碳匯規律,積極推進土壤碳匯調查。
——1:5萬地球化學普查 配合金屬礦產勘查和1:5萬區域礦產遠景調查,新開30個圖幅,面積13200 km2。
四、區域遙感調查
開展安徽省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與監測、安徽省礦山開發遙感調查與監測。配合安徽沿江地區及大別山和皖南山區礦產資源勘查,進行1∶5萬-1∶2.5萬遙感地質調查。
五、地質勘查信息系統建設
逐步建立全省地質勘查信息共享和服務系統,向全社會提供公益性地質調查成果,發布全省礦產勘查和開發信息,為引導商業性地質勘查和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提供地質信息服務。
六、綜合研究
根據地質工作現狀,結合涉及我省的重要基礎地質和主要礦產勘查問題,圍繞找礦突破的總體目標,確定以下基礎地質研究方向:
——安徽沿江地區深部地質結構及控巖控礦構造研究。
——郯廬斷裂帶構造特征及其與成礦作用研究。
——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區的基礎地質研究。
——安徽省斑巖型鎢、鉬礦床成礦規律與綜合預測研究。
——安徽省主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
——安徽省重要礦集區深部立體地質填圖與示范研究。
——廬樅地區深部探測方法研究。
——安徽沿江示范區深部找礦方法研究。
——皖北金剛石成因及找礦方向研究。
——淮北地區地下水開采與地面沉降關系研究。
——全省巖溶、土壤、礦物碳匯潛力研究。
——皖南、大別山區突發地質災害預防技術研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