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質勘查規劃(2011-2015年)
第八章 組織實施
一、公益性地質工作
(一)資金來源
我省公益性地質調查每年需投入資金約15000-20000萬元,規劃期預計投入資金8.0-10.0億元。預期國土資源大調查及其它國家專項費用投入資金3.6億元,省財政或市、縣級財政投入資金5.4億元。鼓勵地方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投資開展公益性地質工作。
(二)組織實施
公益性地質工作分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省級公益性地質工作根據國家總體要求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部署,主要為本省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省級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由省國土資源部門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并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優選項目承擔單位。
二、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
商業性地質勘查包括以礦產開發為目的的礦產資源勘查以及為城市建設、旅游、農業、交通等行業、產業服務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工作。商業性礦產勘查以探明可供開發利用的資源儲量為目的,主要包括礦產資源普查、詳查和勘探。
(一)資金來源
資金主要來源于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國家和省級地質勘查基金、企事業單位投入等,以企事業投資為主體。“十二五”期間,全省礦產資源勘查預計投入的資金量可達40-45億元,其中中央、省級勘查基金和各級財政投資預計可達6-8億元。
(二)組織實施
根據國家資源戰略政策、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成礦地質條件、資源保證程度、礦產勘查程度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規定重點、限制勘查的礦種;劃定重點勘查區、一般勘查區、限制勘查區和禁止勘查區。
1.重點、限制和禁止勘查的礦種
1)重點勘查的礦種
凡列入國家戰略性和省內重要性礦產資源以及市場需求前景好、有穩定的市場流向和渠道、發展遠景大、對環境影響可以控制的礦產資源均屬本省鼓勵勘查的重點礦種(包括政府統籌勘查的煤炭和石油)。
我省重點勘查的礦種為:煤、鐵、銅、鉛、鋅、鎢、鉬、金、銀、鈾、方解石、玻璃用石英巖、金剛石等。
2)限制勘查的礦種
皖南地區的高硫高灰煤、石煤、釩,沿江地區低品位硫鐵礦,大別山區低品位磷礦為限制勘查的礦產。
3)禁止勘查的礦種
國家和省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規定禁止勘查的礦種。
2.重點勘查區
重點勘查區內主要由中央和省級地質勘查基金安排礦產資源預查、普查和必要的詳查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地質勘查基金管理等辦法設立礦產勘查項目區塊和探礦權,通過勘查發現的礦產資源,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出讓探礦權。
重點勘查區內的原探礦權人可申請與國家和省級地質勘查基金合作進行礦產資源勘查,并按有關規定分享其權益。
3.一般勘查區
1)地質工作程度較低,高風險礦產勘查,主要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出資開展預查和普查工作,按國家有關規定設置探礦權競價出讓。
2)社會投資的地質勘查,按礦產資源法律法規規定和勘查風險類型分類管理,分別以申請在先和招標拍賣掛牌方式競爭獲得探礦權。
4.限制勘查區和禁止勘查區
國家產業政策限制勘查和開采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地區屬于限制勘查區。限制商業性勘查的地區包括:皖南地區的高硫高灰煤、石煤、釩礦,沿江地區的低品位硫鐵礦;大別山區低品位磷礦。全省設置限制勘查區11個。
國家和省政府規定禁止勘查的地區屬禁止勘查區。禁止在國家及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劃定的禁止勘查區、城市規劃區、各類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遺跡、文物保護區、軍事禁區、地質災害危險區、重大建設工程、重要水源地從事商業性地質勘查;禁止在已查明的礦產地內以其它礦產名義開展地質勘查活動。全省設置禁止勘查區15個。
(三)促進商業性地質勘查的政策
1.積極推進“公益先行、商業跟進、基金銜接、整裝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質找礦新機制,完善公益性地質調查和商業性礦產勘查分體運行機制,逐步確立企業在商業性礦產勘查中的主體地位。
2.建立多元化的地質勘查投資體制,培育礦產資源勘查資本市場。充分發揮中央、地方和企業等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多渠道投入礦產勘查的機制。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級地質勘查基金,進行重點礦種和重要成礦區帶的預查和普查勘查工作,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參與礦產資源勘查工作,培育國有地勘單位與社會資本合資、合作,組建礦業公司或企業集團。
3.不斷完善礦產資源勘查市場。建立健全統一、規范、競爭、開放、有序的礦業權市場。按照頒發勘查許可證的法定權限,規范礦業權出讓。根據礦種、礦權形成方式和勘查風險的不同,采取申請在先、招標拍賣掛牌等不同方式出讓探礦權。
4.加強政策引導,完善礦業權市場管理。建立礦產勘查督察員隊伍,強化地質勘查秩序的監督管理,杜絕無證探礦、越界探礦和圈而不探、以采代探等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依法保護探礦權人的合法權益。
5.鼓勵具備質資的勘查企業在境外上市融資和到境外找礦,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開辟國內國外兩種市場。積極引導和支持礦山企業進行礦山深部及外圍地區的地質勘查,通過多種經濟手段充分激勵探礦權人投資地質勘查的積極性。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