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
航空港經濟是以航空樞紐為依托,以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支撐,以提供高時效、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并參與國際市場分工為特征,吸引航空運輸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而形成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4號)精神,按照國務院批復的《中原經濟區規劃(2012-2020年)》對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提出的總體要求,努力打造全國重要的航空港經濟集聚區和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增長極,制定本規劃。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下簡稱“實驗區”)是鄭(州)汴(開封)一體化區域的核心組成部分,包括鄭州航空港、綜合保稅區和周邊產業園區,規劃范圍涉及中牟、新鄭、尉氏3縣(市)部分區域,面積415平方公里。規劃期為2013-2025年。
本規劃是引導實驗區有序開發建設的行動綱領和編制相關專項規劃的重要依據。
第一章 基礎條件和總體要求
第一節 現實基礎
區位條件優越。鄭州航空港地處我國內陸腹地,空域條件較好,便于接入主要航路航線,適宜銜接東西南北航線,開展聯程聯運,有利于輻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經濟區,具有發展航空運輸的獨特優勢。
陸空銜接高效。鄭州機場是國內大型航空樞紐,規劃建設4條跑道,發展空間大;鄭州市是全國鐵路網、高速公路網的重要樞紐,陸空對接、多式聯運、內捷外暢的現代交通運輸體系日益完善,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持續提升。
產業基礎良好。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增速居全國重要機場前列,智能手機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一批電子信息、生物制藥、航空運輸等企業加快集聚,呈現出航空樞紐建設和航空關聯產業互動發展的良好局面。
開放活力彰顯。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區、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等集中布局,航空、鐵路、公路口岸功能不斷完善,各類園區與航空港聯動機制初步建立,開放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2012年實驗區進出口總額達294億美元。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航空運輸正成為在全球范圍內配置高端生產要素、提升國家和區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航空港經濟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有利于優化航空貨運布局,提升我國民航業國際競爭力;有利于推動我國航空港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探索中西部地區全方位擴大開放新途徑;有利于構建中原經濟區戰略突破口,帶動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
第二節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大膽探索、先行先試,以鄭州大型航空樞紐為依托,以發展航空貨運為突破口,著力推進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著力推進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著力推進對外開放合作和體制機制創新,探索以航空港經濟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新模式,努力把實驗區建設成為全國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為中原經濟區乃至中西部地區開放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第三節 戰略定位
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建設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機場,進一步發展連接世界重要樞紐機場和主要經濟體的航空物流通道,完善陸空銜接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提升貨運中轉和集疏能力,逐步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國際航空物流中心。
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發揮航空運輸綜合帶動作用,強化創新驅動,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大力發展航空設備制造維修、航空物流等重點產業,培育壯大與航空關聯的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形成全球生產和消費供應鏈重要節點。
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提升航空港開放門戶功能,推進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發展和陸空口岸建設,完善國際化營商環境,提升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層次,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富有活力的開放新高地。
現代航空都市。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堅持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發展,優化實驗區空間布局,以航興區、以區促航、產城融合,建設具有較高品位和國際化程度的城市綜合服務區,形成空港、產業、居住、生態功能區共同支撐的航空都市。
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強化產業集聚和綜合服務功能,增強綜合實力,延伸面向周邊區域的產業和服務鏈,推動與鄭州中心城區、鄭汴新區聯動發展,建設成為中原經濟區最具發展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區域。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